本篇文章1102字,读完约3分钟
“在各方努力下,中国医药卫生行业呈现出较强的贸易平衡发展特征,工业企业出口增长强劲,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月6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东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医药外贸形势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医药贸易正以新的姿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供应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原料药出口总体呈升温趋势。2017年,受环境保护更加严格、上游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西药原料生产供应侧结构改革加快,环保控制不断加强,从“取量”向“保质”转变。2017年上半年,原材料出口量呈现出下降和上升趋势,2017年下半年,出口量回升,出口值大幅增长,年均增长13.71%。
生物医学和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方兴未艾。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5%。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生物制药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7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7%。
加工贸易出口回升。2017年,医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04.31亿美元,同比增长6.11%。其中,制剂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增长48.80%。
医疗服务贸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随着医药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细分,cro(R&D医药合同外包服务)、cmo(医药生产合同外包服务)、cso(医药销售合同外包服务)等新的业务形式逐渐出现,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形式。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00名中医临床医生被派往中国,占派往国外的医务人员总数的60%。60多家中医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保健机构和中医研究中心,年接待量达25万人次。
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收获期。2017年,中国企业获得34个新的美国简明新药申请号(其中8个获得临时批准),是2016年批准号的1.7倍。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许可”正在成为中国医学研究和发展领域的关键词。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宇恒制药、南京传奇六大产品以许可的形式与海外R&D巨头和跨国投资银行合作,交易总额超过32亿美元。
医药资本运营正常化,营业额创历史新高。2017年初,三宝集团宣布将斥资8.19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并完成了中国企业对首个海外生物原创研究药物的收购,引发了该行业的跨境并购。此后,复星制药、仁福制药、显达制药、三生制药等企业相继出现。其中,复星制药以10.91亿美元收购了印度制药公司,完成了行业内最大的海外并购案。
营养保健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进口数据,2017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进口额为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市场上迅速增长的流行类别包括蛋白粉、钙制剂、维生素、人参制品、蜂产品和鱼油等。2017年,保健品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政策的稳步实施,减轻了企业负担,逐步形成了“多数备案、少数审批”的监管新格局,促进了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医药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遭遇的贸易摩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7年,中国出口医药产品遭遇15起贸易摩擦调查,其中印度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和1起反规避调查,美国发起4起知识产权侵权337调查和1起反垄断诉讼,欧盟发起2起反倾销调查。幸运的是,“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明显提高。”孟东平介绍说,2017年,中国制药公司的两起专利诉讼胜诉。
标题: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国际化进阶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