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5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为3.0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出口总额的20.1%。近年来,许多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在东南亚等国家,甚至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目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企业主动选择“出海”

有分析指出,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向发达经济体出口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关税差异,这是导致中国大量出口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特别是今年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越南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日本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优惠税率,有些产品甚至可以享受零关税,而该公司出口日本的产品将被征收8%~10%的关税。“传统产品的订单主要转移到东南亚市场,而品牌定位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订单则留在中国。如果没有关税差别,我们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国际商报》记者指出,许多中国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而在海外设立机构。然而,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加强产品的原产地控制,未来产业转移的空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在白明看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向全球”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海关总署发言人黄松平此前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将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推动低端制造业发展,与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展开竞争。

江苏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宝德服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梦飞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表明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东南亚工人的工资约为每人每月300美元,约为中国的一半,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建厂的原因之一。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白明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在未来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品牌、技术、文化等方面也要同步提升,从而在对外贸易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打开与东南亚等国家的差距。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延伸中国的产业链

近年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订单转移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然而,福州商飞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赓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订单转移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陈赓表示,公司通过积极“走出去”进行战略调整。2010年和2014年,公司分别在越南和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工厂。目前,该公司已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7条生产线,约有5000名工人。未来的目标是发展一个30万人规模的大型工厂,并考虑将包括缝纫机厂、织物厂和棉花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转移到埃塞俄比亚。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目前,埃塞俄比亚已将工业化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建立了工业园区,促进了与中国的能力合作,作为工业化的重要支持。从东方工业园到华建轻工城,中国民营企业正加速涌入埃塞俄比亚制造业。非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带来的机遇持乐观态度,希望与自己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白明表示,中国许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选择“走出去”,这是基于“一带一路”合作所秉持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构建中国产业链的海外布局。

标题: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