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4字,读完约6分钟
郑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更加协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居民人口超过1000万,总体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河南郑州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发展。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终于突破万亿大关,成功跻身“万亿元俱乐部”。
2018年,郑州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郑州正式进入超大城市行列。
这是郑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征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
2018年,郑州的经济形态加快了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经济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根据郑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8∶54.4,郑州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总和比重。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和轨道交通车辆等新兴产品增长超过20%,工业投资扭转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判断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第三产业比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郑州市这两项指标的大幅增长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郑州建设全国中心城市的底气更足、潜力更大,这将进一步提升其在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环保压力和产能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郑州经济总量也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元的增速。据初步测算,2018年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6.8%,成功加入“万亿元俱乐部”。
2013年获批的郑州航空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中国首个由航空空港经济引领的国家级试验区,吸引了富士康、中兴和酷派等一批终端智能制造企业。高铁网络、国际航线……郑州的影响力、辐射力、驱动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李表示:“郑州加入‘万亿元俱乐部’是近年来城市协同、新经济引领、枢纽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今后,在扩大城市群规模、深化内涵发展的过程中,郑州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演出。”
城市发展跃上新台阶
人口和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在未来无疑将更具竞争力。
“要全面落实政策,从集聚人口特别是高质量人口和高质量扩大经济总量两个方面着力提升郑州的经济和人口优势,进一步增强郑州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
近年来,郑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城区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人才。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后,出台了人才引进和引进的优惠政策,对新引进的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使郑州更具吸引力。
民生方面,2018年郑州市财政民生支出为1402.9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公共预算支出的79.6%。全市新增绿地1356万平方米。贾鲁河的综合整治效果已经充分显现,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统计,近年来,郑州市每年人口增长超过15万,河南省约有1200万农民工,其中400万人聚集在省会郑州,不断为郑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樊蕊复合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东佳就是来到郑州的企业家之一。2014年,兴高采烈的姚东佳来到郑州,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8名博士生和朋友一起创业。在过去的四年里,该公司已经成为中海油和其他大型企业的供应商。
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这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之一,也是郑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两年来,郑州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更加协调。
“1+4”打造都市圈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和枢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施了“1+4”都市圈战略,并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合作,打造了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
郑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亿元,居民人口已超过1000万,总体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然而,在中国九大中心城市中,郑州的面积最小,只有7446平方公里。现有的城市面积不足以有效承载现有的经济总量。对郑州而言,拓展自我、扩大朋友圈、融入周边城市是大势所趋。
郑州都市圈的战略构想正在不断加快。新乡实现交通联系、生态对接和产业承接;焦作全面建成郑焦互联的“大动脉”,开启了焦作地区的“南门”;许昌加快产业对接、交通对接、生态对接和平台对接;开封建设国家政边新区。
郑州都市圈“1+4”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郑州航空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百城升级和生态建设等各项重点工程不断深化,国际交通枢纽地位确立,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近年来,“国际郑”的名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越来越响亮。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已逐渐成为郑州国际化道路上的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首次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批量储存洋货。消费者下订单后,商家将购物信息推给海关,海关检查放行后3天内即可将购物信息送达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手中。这种郑州模式在被海关总署以“1210码”推广后,逐渐成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导模式。
新晋保税仓库服务提供商河南跨境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冰曾自豪地表示:“在新晋全国仓库中,我们的发展速度名列前茅,这得益于郑州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体系环境。”
目前,在空交通方面,郑州机场开通了236条航线,初步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辐射全球近200个城市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在陆路运输方面,中欧班列(郑州)2018年运营752个班,货运网络覆盖24个国家的126个城市;海运方面,郑州至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有206辆海铁联运列车。
从“空·中国丝绸之路”到“陆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丝绸之路”,郑州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城市,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发挥区位中心的优势,打造连接国内外、辐射东、中、西部的物流通道枢纽。今后,郑州将继续利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飞得更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夏先清通讯员刘芳芳)
标题:郑州:人口过千万 总量破万亿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