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1字,读完约8分钟

■理论和潜力

■我们的记者王彩娜

这句话“我以为‘赖’已经很久了,但没想到‘吴’以后时期”像旋风一样席卷了“朋友圈”。

最近,国务院批准山东省调整莱芜市在济南市的行政区划,取消莱芜市,将其管辖范围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莱芜市莱城区行政区域为莱芜区行政区域;成立济南钢城区,以原莱芜钢城区行政区域为钢城区行政区域。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莱芜并入济南后,勾勒出“人”的地形图。济南市辖10个区、2个县,面积10244平方公里,人口870万。其城市规模跃进,超过烟台,与青岛平起平坐。

山东省委书记刘佳怡在1月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围绕“一体化”深化改革,加强济南与莱芜在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融合,推动两地从“你是你我”向“你是我我你”发展。

“大省小资”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来”属于济南

紫莱的“契合”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时间的规划。

早在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就发布了《省会城市集团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吉莱合作区”。根据规划,在拓展省会城市空空间战略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的基础上,启动济南莱芜合作区建设,从交通、通讯、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五个方面实现同城发展。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随后,莱芜并入济南的消息将不时引发猜测。2018年2月,国务院批准《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化实施方案》,要求济南提高省会城市的优先地位,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打造京沪创新创业新高地和总部经济新高地,打造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明确提出加快莱芜融入省会城市发展。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现在,“合身”的靴子终于着陆了。

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济南近年来一直在扩张。2016年12月,章丘市被废除,济南市章丘区成立。2018年6月,济阳县被撤销,济南市济阳区成立。济南市的发展框架正在打开,在“东扩”和“西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南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越河北”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对此,山东省政府秘书长沈昌友近日表示,“济南和莱芜地理位置相近,人文相连。这一分区调整是济南和莱芜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

在沈昌友看来,推进区划调整就是要充分发挥济南和莱芜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强调,在新的发展观的接力棒下,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乘法”,做好“经济与来相结合、优势互补、发展融合”的伟大文章,最大限度地释放区划调整的改革红利,推动省会城市高质量率先发展。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家庭和家庭。”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强调,莱芜区和钢城区要明确,莱芜区和钢城区是省会城市的一部分,是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先导区,要做好“转换”和“整合”工作,有效衔接,积极衔接,积极承接。

如济南和莱芜在钢铁工业、旅游资源、教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融合。要统筹发展,真正实现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分区调整后,加强济南市整体规划,加快济南、杨康、吕雯、济南四位一体建设,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谢鲲说。

打开水龙头

一直以来,济南与武汉、合肥、成都等省会城市相比,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实力较弱。2017年,它在中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垫底。

2018年底,检查组来到山东,对济南提出以下意见:“城市首位度不够”、“省会作用不够”、“龙头作用不够”。

与省内城市相比,济南不仅不及“世界青岛”,而且经济总量也落后于烟台,长期位居全省第三。

数据显示,2017年济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201.96亿元,莱芜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96.02亿元。“一体化”后,济南和莱芜的经济总量达到8097.98亿元,一夜之间超越烟台,赶超青岛,真正成为山东“双核”的重要一极。

当数百万莱芜人成为济南人后,济南在2018年初提出的“到2020年进入特大城市行列”的目标将提前实现。

对于夹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之间的济南来说,未来的发展是建设一个“强省一市”,聚集和辐射带动省会周边乃至全省的发展。随着对莱芜的吸收,济南在东南开发中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空间,从一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走路。

"我们想要的是未来的1+1乘数效应."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认为,通过区划调整,济南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配置要素资源,加快培育新的动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山东省新老动能转化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济南、青岛与烟台一起成为山东新老动能转化综合实验区的三个“核心”。

根据《山东省新老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青岛市要“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海洋城市”。济南要“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建设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济南的发展潜力将吸引山东中部地区的吉莱、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地的整合。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为两翼的鲁东蓝色经济区将逐步实施,这将明显补充以济南为核心的鲁中经济区。

沈昌友表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熊安新区建设,构建与京津冀互补、协调、共赢的产业体系。

和发展模式。

重塑模式

“济南好,大家都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的提升对全省都有好处。”。

南面是泰山仅存的脉,北面是黄河。济南多年来一直无法伸展。继“扛河北”之后,莱芜现在又增加了“南翼”,“全力以赴”成为济南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最直接的选择。

章丘撤市分区后,出现了“强心”的效果。2016年4月,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总部从青岛迁至济南,烟台恒丰银行和日照蓝桥集团的总部也将在今年或两年内迁至济南。

在向“强省协会”前进的道路上,有四川成都的腾飞,湖北武汉的强势崛起,安徽合肥的全面赶超...济南已经是后来者了。

近年来,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如撤县、撤区,扩大和发展空的案例屡见不鲜:2011年,安徽"巢湖撤市",原地级市巢湖市居巢区、綦江县划归合肥;2014年,禹城市、禄劝市和禹城县划归石家庄市辖区;2016年,简阳市被收归成都监管;2017年,Xi安接管了西县新区。在增长极时代,“强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战略,并在不断强化。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已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随着多巴胺剂量的增加,成都、武汉、郑州、合肥等城市迅速崛起,成为全省乃至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聚及辐射能力超强的龙头城市。

目前,武汉、Xi、郑州、长春、长沙等大城市已达到30%-40%。资源过度集中后,他们开始通过辐射回馈全省,规划方向开始向大都市区演变。

正在赶超的南昌提出“建设大南昌都市圈,南昌是核心,闽江新区是引擎,九江、福州是支撑,一小时交通时间空距离为半径,连接凤阳高、玉宇湾等邻近县市,打造综合发展的都市圈。”

“吞并”的故事并没有在济南结束。今后,其他省会城市仍有可能继续撰写新文章。

比如南京,南北长,东西窄,在新一轮发展中也受到了分区面积的限制。去年以来,有消息称“有必要通过扩大区域规模来适当提高城市的主导地位。”2019年,在南京市十大重点任务中,“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地位”名列第一。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省与省之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城市与第一批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强省”的竞争浪潮中,新的城市格局正在被重塑。

标题: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