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7字,读完约8分钟
回顾2018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迎难而上,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积极趋势也不会改变。我们预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基本稳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面对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上升、国际经贸关系更加复杂、有效外需放缓的经济环境,中国紧紧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深入践行新发展观,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市场规模优势,着力培育和拓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的持续转化。据估计,201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6%左右,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保持整体稳定健康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趋势不断改善。2018年前三季度,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40.4%和53.1%。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供应结构的持续优化。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例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放缓,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投资的政策措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期努力,对稳定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制造业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环保、民生等短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消费增速放缓,消费升级趋势继续。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8.0%,比上年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总资本形成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8%。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第四,新动能继续发挥作用,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从产业角度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从具体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从服务业来看,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也保持了15%左右的增长速度;新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61168.8亿元,同比增长11.8%。
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积极趋势也不会改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就业、金融、外贸、外资和预期稳定政策的执行力度,合理引导发展预期,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2019年经济预测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2019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为6.3%,比上年略有下降0.3个百分点。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一预测结果与供需双方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从供给方面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自2012年进入拐点以来,中国劳动力供给逐年下降,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一直较低;资本存量增长率也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减弱而下降。由于上述许多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显著变化,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gdp潜在增长率仍将在适当范围内略有下降。
从需求方面来看,首先,2019年中国的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首先,中国稳定投资和保持投资增长的意愿增强了。第二,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仍然比较大。2019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在“三区三州”,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网,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干线航道、枢纽和区域机场、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重点生态和环境保护工程、技术改造和升级以及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设施都将在2019年建成。目前,搬迁扶贫、工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已全面实施。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第三,房地产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对房地产有一定的需求。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的加快,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将趋于合理和稳定。第四,促进合理有效投资取得初步成效。从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引人注目,其新增有意投资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的结构优化、动力转型和产业升级。
其次,2019年中国消费形势相对乐观。首先,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消费领域的升级表明,教育、娱乐等高端消费增速明显。这将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未来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第二,个税改革方案的实施增加了个人的免税额度,而个人所得税特别扣除项目Be更公平已经简单地实施到居民身上,这必然会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第三,消费体制和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潜力。随着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速将继续平稳运行,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三,中国出口贸易仍将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有利情况如下:第一,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尽管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抬头,但中国继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的形势不可逆转,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二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步深化。第三,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中国正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取得长足发展。在出口贸易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第四,继续释放鼓励出口的制度红利。
我们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和物价将保持基本稳定。
未来宏观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审慎货币政策的自由裁量权和反周期调整。包括继续创新,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稳定流动性合理增长,防范流动性风险;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和审慎监管政策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配置和精准滴灌,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结构,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等。
第二,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中国仍然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强政策效果的有效性。一是以减税、减费为核心,保持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在选择财政政策工具时,在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和支出强度的同时,要注重增加减税和降低成本,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减少使用直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工具,如增加政府消费和投资。二是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科技创新企业、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推动中国企业从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型升级。通过金融担保、贷款贴息和国家融资担保资金等方式,解决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困难。
第三,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和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后劲。二是完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制造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要构建制造创新网络,提高制造领域的开放性和协同性。此外,要构建新的制造业产业链,提高创新要素的整合度。第三,推进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设,重点关注制造业关键技术,有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平、冯峰)
标题:社科院:中国经济持续平稳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