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李
广西上林县自然资源独特,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中国长寿之乡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它被誉为“广西首府南宁后花园”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最爱去的地方”。同时,上林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上林如何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扶贫?上林县县委、县政府已经明确了国内巨大的肉牛消费市场,并大力推动景观牛养殖作为扶贫产业的重点项目。如今,“景观牛”已成为上林县推进扶贫的重要切入点。
据了解,广西山水牧牛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上林县正式成立。公司计划五年投资7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养殖和扶贫模式,开展山水牛生态养殖,并在上林县白尾镇魏超村朝文庄建设广西最大的肉牛养殖和扶贫产业基地。
近年来,基地积极探索“四统一区”扶贫机制,使“山水牛”产业在扶贫中取得实效。“四个原则”是指山水牛公司统一提供犊牛,统一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实行收购肉牛的保护价机制;“一带一带”将带动贫困家庭融入肉牛养殖业,促进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贫困户借山川脱贫致富,上林县在2016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为每户贫困户犊牛补贴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项目扶持资金,并为肉牛提供保险。等等。广西山水牛公司以保价收购肉牛,让贫困家庭在养殖山水牛上“放心”。
在基地的带动下,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今年我养牛,明年牛来喂我”,这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口头禅”。
“我在这个基地工作,我的月薪是2000多。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在这个基地收养了4头奶牛。小牛每年要支付5000多英镑的股息,日子越来越好过。”上林县西岩镇东干村村的贫困家庭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目前,上林“山水牛”已显示出扶贫效果。据报道,“山水牛”带动83个合作社养牛,存栏活牛10997头,带动3972户贫困户脱贫,占全县20619户的19.3%。培训37名领导人创造财富,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投资24股,带动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投资66股,共培训农民3500多人,为合作社融资660万元。合作社和公司为该县1000多个贫困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
据介绍,上林县“景观牛”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农业规模,力争在一年内使贫困家庭从1万户增加到3万户,使贫困家庭从4000户增加到6000户。目前,公司正积极筹划上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推出Kambayashiyama水牛品牌。”广西山水牧牛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元成说。
在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农民对饲养景观牛以摆脱贫困越来越有信心。上林县白鹿镇白塘街村民魏说:“2018年,合作社的贫困户平均收入约为1万元。2019年,我们扩大了农业规模,力争实现人均收入2万元。”
标题:广西上林:扶贫产业“牛”气冲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