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专栏形式讨论了如何正确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报告指出,稳健货币政策的立场没有改变。“稳健”强调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争取稳定的总原则。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货币政策应适度紧缩、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并加强反周期调整。同时,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货币条件要与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适应,不能多也不能少。
注重总量适度和结构优化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保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反周期调整,适度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防止经济上行期过热和通货膨胀,防止经济下行期衰退和通货紧缩。就数量而言,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应与名义gdp的增长率大致相当;从价格角度来看,利率水平应满足保持经济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报告认为,在总量适度的同时,应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的作用,优化投资和流动性结构,促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于“三场硬仗”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硬仗创造合适的货币环境。我们不仅要防止货币紧缩带来的风险,还要防止“洪水”加剧扭曲和继续积累风险。在开放的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币和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矛盾时,作为一个以内需为主要因素的大经济体,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内部均衡,同时兼顾外部均衡,寻找最优平衡点。
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前瞻性的预调和微调,加强反周期调整,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位,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在保持总量适度和不搞“洪水灌溉”的同时,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定向调控和精确滴灌,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2018年以来,我们增加了支农小额再融资和再贴现额度,降低了小额再融资利率,扩大了央行担保范围;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的政策参数,将金融机构总体信贷增速提高/0/,增加专项指标,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及债转股进行调查和支持;创建有针对性的中期贷款机制(tmlf),提供长期资金,并实施比mlf更优惠的利率。引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现场监管。
宏观杠杆率稳定,没有“大洪水灌溉”
2018年末,m2增速为8.1%,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大致相当。2018年,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万亿元。同时,就宏观杠杆率而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从2012年到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1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在2018年首次实现了杠杆率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表示,m2和社会融资的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大致相当,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没有所谓的“洪水灌溉”。今年1月,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速加快,这既受到年初季节性上涨的影响,也受到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复苏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货币政策传导略有改善。
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2019年1月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额、降价、扩面”的发展趋势。截至1月底,普惠小额贷款余额为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6.16%,比上个月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截至1月底,普惠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了2165万个小型和微型企业实体,1月份增加了26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万个。
报告称,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货币政策传导的中心在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鼓励和规范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是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仍然很大。在空,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购买政府债券等资产意义不大,也没有必要实施所谓的量化宽松(qe)政策
标题:【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全面准确理解稳健货币政策内涵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