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0字,读完约5分钟
自概念提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备受关注,它关系到广、深、莞、佛等“珠三角九市”和港澳未来的统筹协调发展,尤其是各城市根据自身在规划中的定位发展优势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信证券(港股06066)研发部联席主管、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黄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计划将极大地促进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创新流”的自由流动。区域内主要城市不同产业间的梯度优势将按照纲要的内容和发展规划实现互补错位发展,进一步将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未来,大湾区科研成果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形式和新经济,将依靠大湾区为拓展国内外业务奠定基础。
珠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补充了香港和澳门
根据规划纲要的内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即建设“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依托粤港澳良好的合作基础,内地与港澳将深入合作建设示范区,具体而言,“珠三角九市将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典范。”
根据规划纲要,大湾区将把港、澳、广、深四个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加快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主要平台的开发建设。同时,支持珠三角9个城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多种港澳合作园区,拓展空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佛赵”、“深圳关晖”和“珠江”都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体系相对完整,制造业基础雄厚。黄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产业结构来看,各产业之间存在梯度,可以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因此,借助大湾区规划的“东风”,这三大都市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对于本地区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地区制造业和配套产业的优势来弥补港澳地区的“工业空向心力”,然后依靠港澳地区的反馈来护送企业出口。另一方面,三大都市地区的企业也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作为自由开放的经济体,香港和澳门将与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进一步合作。天元金融策略师梁表示,的发展将给香港各界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拥有独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熟的金融体系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可以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支持离岸人民币结算、融资和资金管理的需求。同时,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黄表示,将凭借香港的人才优势、深圳的创新优势、东莞的制造业优势等区域配套优势,加快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集群,构建高端引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迎接机遇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湾区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源头。创新和人文是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大湾区发展的两翼。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先进制造和创新技术。根据《纲要》,大湾区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的发展,并在新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质等生物医学、高端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和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卫生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现代服务业包括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业和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不足,包括促进商业服务、流通服务、医疗服务和家庭服务的发展。聚焦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等专业服务,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黄分析说,不仅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拥有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生物医学、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有望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突破和工业应用。
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空间,如研发和设计、货物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能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服务以及法律。
标题:珠三角9市与港澳互补错位发展 优势产业迎机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