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7日的官方微信消息,上海证券交易所回答了记者关于接受科技板块企业的提问。
“验收即披露”,及时公布企业验收情况
问:今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第二批集中受理的科技企业名单。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后续受理做了哪些安排?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介绍,随着发行人的申报工作逐渐正常化,在第二批集中受理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采用“受理即披露”的方式,及时公布企业的受理情况。受理通知和企业公示将在受理当日市场关闭后在交易所官方网站上统一公布。
据悉,今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受理了华兴源创、微芯生物、特宝生物、21世纪空科技、ArcSoft科技、广丰科技、Bestar和科达国盾等8家企业的科技板块上市申请。
录取相当于一张“准考证”,这并不意味着你会通过考试
问:市场非常关注企业的接受和审查过程。请详细解释验收和检查的区别。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对科技板块企业的发行和上市的审查包括两个主要环节:受理、审查和询价。在受理过程中,只检查企业申请文件的完整性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就相当于申报企业获得了“准考证”,能够参加“进入考场”考试,这并不意味着它会通过考试或取得好成绩。
对于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属性、是否符合科技板块发行上市条件、是否存在财务缺陷等实质性问题,将通过第二阶段的审计质询来实现。在审查和查询过程中,科技创新谘询委员会亦会提供专业意见。目前,市场各方关注的科技企业的属性也将在审计查询中得到关注。
上海证券交易所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计质询是科技板块改革的“灵魂”。这一审查过程是一个提问、回答问题、并据此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这是一个监督过程,旨在阻止欺诈性发行,并帮助投资者在掌握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整个询价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市场开放。通过整个询价过程,投资者对申请企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给出了他愿意“购买”企业的价格,为企业定价。这就是公众监督的“协同作用”所在。
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方面工作
问: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两家接受科技板块的企业名单,市场对申报企业的科技含量展开了热烈讨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此作何评价?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在第一批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已注意对中标企业的科技含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些讨论将有助于形成市场各方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后续审计工作的市场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审计质询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技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素质等问题进行多轮质询,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定价、发行和上市形成市场化约束。发行人应如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荐机构应充分证明发行人是否符合科技局的定位。
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强调,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试行注册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新兴+转型”特点,以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为重点的“改革试验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扎实做好上海市委受理、审核、质询、审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此来压缩中介机构的责任,特别是要求保荐人要准确把握科技板块的定位,长期有所作为,不负众望。
标题:上交所:科创板受理是获“准考证” 并不一定能通过考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