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0字,读完约4分钟

促进农业从增产到提高质量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谈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中国农业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正站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历史关头

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以质促农的体制框架,初步实现“四高一强”,促进农业优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最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质量发展农业战略规划(2018-2022)》,对实施质量发展农业战略做出了明确安排。这不仅是落实农业和农村优质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工业繁荣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行动。近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韩长福就计划中的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记者:《计划》如何判断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韩长福: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已经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历史关头。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从增产到提高质量,既有坚实的基础,也面临新的挑战。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8,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6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8.3%。现在我们完全有资格和能力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这对促进农业的优质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优质农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拥有优质农产品和服务已不再是问题,“优与不优”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加快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不仅是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记者:《规划》为发展质量农业提出了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韩长富:规划坚持目标定位,围绕农业优质发展,坚持绿色、优质、特色、品牌的基本路径,提出分阶段、分质量发展农业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质量发展农业的体制框架,初步实现“四高一强”,在促进农业优质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四高”。首先,产品质量高。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幅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注册数量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效率高。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增加值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5∶1,畜禽养殖规模率提高到66%。第三,生产效率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达到55000元/人、4000元/亩、71%和0.56。第四,经营者素质高。专业化、年轻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比例显著提高,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职业农民比例达到35%。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一个强壮的”。也就是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服务比较优势明显提升,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商和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3%。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记者:《规划》提出了什么样的重点任务来推进农业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

韩长福:质量兴农涵盖了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方方面面,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要突出质量兴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设计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以水土资源匹配为基础,调整和提高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供给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严禁跨越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促进水土资源的经济高效利用。进一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逐步提高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水平。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推进农业全过程标准化。加快建立与农业优质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创建工程,在“菜篮子”县、畜牧县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过程。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促进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本土化转型和增值。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全面示范,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记者乔)

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标题: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