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9字,读完约6分钟
584亿元
救援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效果最初很明显。根据深交所2019年第一季度股票质押式回购风险分析报告,已有148家上市公司参与了已完成的救助项目,金额约为584亿元。其中,92.6%的公司市值低于200亿元,92%的救助对象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83.8%的公司为民营企业,2018年公司净利润增长49.3%。
卢丹编辑朱茵
日前,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因质押率高而寻求股权转让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据悉,收购方是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在近期十余起上市公司大规模股权转让案例中,救助对象不仅有国有资产平台,还有越来越多具有相当资本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为救助对象寻求长期解决方案。
根据蔡东选择的统计,2018年末,a股回购保证金为6345.12亿股,质押率为11.24%;截至本月中旬,回购保证金已降至6146.28亿股,质押率为10.91%,意味着市场整体股票质押规模正在稳步下降。短期效果已经出现,但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后,它将成为后期减压目标长期发展的“助推器”。
合作救援已经有了回报
股票质押式回购的规模在2018年初达到顶峰。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风险逐渐积累。2018年,伴随着股市的调整,频频有报道称股票质押被强行平仓。与此同时,证券公司设立的相关资产管理计划也因踩雷的股权质押而引发诉讼,出现了回收失败而产生大量减值损失的情况。
为了控制股权质押风险的蔓延,2018年10月,上市公司及相关大股东的救助行动开始。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齐心协力帮助解决股票质押危机。
根据各券商向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各参与机构投入的救助资金总额约为5000亿元。其中,地方国有资产设立的救助基金总额约为2900亿元;46家证券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资651亿元人民币;九家保险公司设立了特殊产品,注册目标规模为1060亿元。
救援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效果最初很明显。
根据深交所2019年第一季度股票质押式回购风险分析报告,已有148家上市公司参与了已完成的救助项目,金额约为584亿元。其中,92.6%的公司市值低于200亿元,92%的救助对象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83.8%的公司为民营企业,2018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9.3%。2019年一季度,股票质押股票业务整体履约担保水平大幅提升,二级市场日均违约金额1.1亿元,同比下降24.7%。股票质押风险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弱,相关信用风险逐步释放。
此外,纾困对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有重大影响。一季度,148家实施救市计划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按市值计算上涨39.4%,比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5.5个百分点。
制度保障+产品创新
2018年下半年,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爆炸和债券信用风险交叉出现,对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和偿付能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交易所从制度保障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帮助缓解上市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救市债务”是一种旨在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直接融资模式创新。2018年10月26日,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两笔救市债券的成功发行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拓宽资本渠道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重要环节。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建立了特种债券绿色审计渠道,以提高其发行效率。据《蔡东选择》统计,截至目前,已发行25种债务减免产品,总规模达365亿元。
2018年11月2日,为缓解信贷风险,帮助民营企业融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贷保护工具业务开始试点,首批信贷保护合同项目达成,为暂时陷入流动性困境、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一条“保护绳”。2019年1月18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正式发布信用保护工具业务规则,完善了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提升了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能力。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为例,截至2019年4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创建30个信用保护合约,名义本金总额6亿元,有效支持14家实体发债,融资117.4亿元。
国泰君安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为发行人提供“债券发行+信用保护工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债券发行成功率,提振投资者信心,进一步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减压后,你必须增强它
从救助资金投入的行业来看,在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化工、医药和生物等行业中,得到救助支持的企业数量最多,这表明救助资金更青睐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从救助资金的运行节奏来看,救助资金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的。项目落地节奏受项目选择、配套资金、结构设计等实际情况的影响,未来将继续推进。华泰证券认为,纾困方拥有更好的资本价格、更系统、更成熟的运作模式和丰富的平台资源。
纾困是为陷入流动性困难的企业安装一个“减压阀”,而不是一个“安全网”。一些券商表示:受助企业借助救助资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应抓住机遇,切实提高经营能力,避免再次陷入“融资困境”。因此,救助基金在解决企业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希望从产业的角度解决问题。最终选定的股权受让方最好是相互帮助,与被资助企业同舟共济。
防范和化解股权质押危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的工作。然而,没有冬天是不可逾越的,也没有春天不会到来。
标题:为上市公司纾困不断接力 先装解压阀再加助推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