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9字,读完约5分钟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就“与污染作斗争”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捍卫蓝天的进程如何,如何解决环境保护监督中的“一刀切”现象,以及监测数据的欺诈行为能否消除...李回应了目前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要轻易调整污染控制路线
“煤电”试点城市从12个增加到35个,“公共铁路”有序推进。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好日子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自去年7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后,随着“柴油车污染控制行动计划”的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及2018-2019年秋冬两季的空气污染控制,
“总的来说,蓝天防御战的进展和成效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会上李介绍了。但是,尽管如此,李还是强调,“仍然存在很大的压力,而且形势并不乐观,甚至相当严峻”。
具体而言,李认为,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思想认识的动摇性、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工作进程的不平衡性、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自然因素和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李看来,的后续蓝天防御行动计划、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都已经确定。关键是实施,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和关键因素,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监督执法、科技创新、联合防控、宣传引导,使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研究表明,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包括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播。对此,强调,李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不要自满和松懈;在重污染过程中,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否认改善的结果,也不要轻易调整和否定污染控制的路线。
坚决反对“一刀切”
一些媒体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处理环保检查员,担心被追究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有一些地方放松了监管。
李坦言,这两种声音所反映的现象和情况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和发生过。但就全国而言,它不是主流或普遍现象。
“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这两种现象、两种倾向、两个问题。一经发现,也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李介绍说,下一步是要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特别是要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和监督;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督促和帮助,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解决一些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和优质发展。
李说,上述工作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做好,以保持当前反污染斗争的力度和势头,确保看到实效,尽快弥补生态环境的不足。
此外,一些媒体还对“伪造环保数据”表示担忧。李回应称,在实践中,过去最突出的是监控数据的造假。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进监测网络建设,经过努力取得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以前不敢说,但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准确和全面的。”李指出,“如果是综合性的,还是有差距的,因为全国有1436个大气监测控制点,大家都认为可能有必要设置得更密集一点。有1940个国家水控制点,有些地方可能还没有建立。但数据是真实准确的,我们心中有底。”
李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同时,最重要的是加强质量控制,发现问题,认真调查处理,确保监控的支柱和生命线不出差错,真正发挥作用。
为企业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今年的反污染斗争中,中央政府的支持将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35.9%。
李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反污染斗争取得了进展和成果,另一方面,它确实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与此同时,有许多好的机会和条件,甚至更大和更多。
李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和准备采取一些新措施,继续坚持和落实过去的一些老措施,同时采取一些新的改进措施和加强措施。
在地方支持和援助方面,李介绍说,甘杰将继续加大对资本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援助。例如,长江经济带的58个城市已经派出专家组。实际上,在此之前,在大气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城市,以及魏奋平原的11个城市,都派出专家组,支持和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支持企业方面,我们也准备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出院诉”改革,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出院诉改革的意见》,提出15项重要措施,将逐一落实。第二,主动为企业控制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如果企业有任何困难,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并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使企业的绿色发展有更大的内在动力。从这些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
标题: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保“一刀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