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2字,读完约5分钟
去年3月,西哈努克城经济特区二期的建筑工地非常拥挤,一家浙江医疗器械公司的开工典礼正在举行。从检查到工程结算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租到50多亩土地,并带自己的工程队去建一座厂房。这是浙江建拓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勇气,也凸显了西哈努克经济特区的投资优势。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工厂,如浙江建拓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中国和柬埔寨唯一签署了双边政府协议的国家经贸合作区扎根,寻求长远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西岗特区已成功建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西哈努克城经济发展的“引擎”
根据西港特区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已引进中国、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53家,其中工业企业139家,服务业企业14家,投产企业131家,创造就业岗位2.9万个。
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西岗特区一期工程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五通一平”已基本完成,建设了大型污水处理厂和178家工厂,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职工公寓、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建立了由柬埔寨发展委员会、海关、商检、商务部、劳动局和西哈努克省政府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建立劳动力市场,协助企业招聘工人;与无锡商业学院联合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业工人;成立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西哈努克城经济特区作为西哈努克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当地人民的“饭碗”,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西岗特区的建设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据统计,2007年西哈努克城只有18家工厂和企业(不包括小型手工企业),2018年有160家企业,其中西哈努克城经济特区企业占80%以上,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城经济的贡献超过50%。另一方面,刺激就业大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仅波利诺县就有70%的家庭成员在西哈努克城经济特区工作。
另一方面,西岗特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企业的发展。依靠特区的发展,许多人开始了服务业,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以离西哈努克经济特区最近的布腾村为例。十年前,整个村子大部分都被树覆盖着,村民们主要靠种植庄稼和打猎为生。整个家庭的收入大约是一年一头牛的价值,不到300美元。如今,在西岗特区工作的村民每个月都能挣回一头牛,这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2018年,西哈努克城省的人均年收入为3,358美元,在柬埔寨名列前茅。
牢固树立“全方位共赢”的理念
西岗特区公司在开发建设中始终践行“共赢”理念,与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环境和社会(社区)建立双赢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它将使周围地区受益,并给周围的人一种真正的收获感。
首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绝不以牺牲自然环境和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为代价。在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做到建设与绿化并举。园区内将修建雨污分流排水管,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以维护周边水源的生态安全。同时,建成了柬埔寨最大的标准污水处理厂,确保园区污水达标排放,保护环境。
其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成立以来,当地律师一直被聘为法律顾问,全年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与江苏满秀律师事务所合作搭建法律咨询平台,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邀请相关单位不定期召开法律咨询会议和税收政策解释会议,指导本地区企业遵守法律法规。
最后,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西岗特区公司非常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在创业期间条件恶劣、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买了照明设备,自己带了茶,坚持在课余时间轮流在附近的学校教中文,为学生在特区找更好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名周边学生相继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一些人是该地区企业的"白领"。2010年和2015年,西岗特区资助了两批优秀的柬埔寨青年到中国洪都大学和无锡商业学院学习。现在,两组学员都完成了学业,回家了。此外,特区政府还与柬埔寨劳动和职业培训部、无锡商业学院联手,在西哈努克城共同开办了中柬友好技术学院,该学院由中国政府资助,落户西哈努克城经济特区。目前,位于西哈努克省的中柬友好技术学院已经正式开课,700多名学生正在接受培训。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的“四角战略”高度一致。未来,在这一发展机遇下,西岗特区公司将以“平台+的理念,全力推进产业集聚、投资国际化、完善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完善和推进“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建设,全力推进特区2.0版建设。
同时,西岗特区将继续践行“各方共赢”的理念,有效造福周边地区,力争早日建成300家入驻企业、8万至10万名产业工人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示范园区,成为一带一路的双赢项目、民心工程和友谊工程。
标题:西港特区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