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0字,读完约2分钟
有效分流以提高效率
北京20家医院开展急诊分级
每个去医院急诊的病人都希望尽快得到治疗。医院急诊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急诊车道。如果被私家车占据,这条人生之路将会被堵塞,后果不堪设想。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获悉,从2019年5月1日起,北京市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医院将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和分级(“急诊分级”)。
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三级医院急诊科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北京市三级医院年急诊量已达235万人次。医生数量增加和环境拥挤的原因之一是大量非急诊病人占用了有限的急诊资源。据调查,非急诊病人的比例约为30%至50%,有些医疗机构甚至高达80%。“目前,医院迫切需要提高急诊科的‘准入门槛’,实行科学筛选和合理区分‘等级’,最终达到有效分流患者的目的。”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有限的急救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危重病人,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
记者了解到,北京朝阳医院是较早实施急诊分级的医院之一,实现了从初筛、分级到呼叫的智能分级系统。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部,记者看到候诊区前面的电子屏幕上,患者信息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颜色块,其中一级和二级患者为红色;三年级是黄色的;四级是绿色的。根据规定,“红色”患者应在10分钟内接受治疗,黄色患者应在30分钟内接受治疗,绿色患者应在红色和黄色患者之后接受治疗。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斌表示,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承担着24小时急救的任务。北京朝阳医院每天有500-600名急诊患者,高峰人数高达700人,其中许多患者不符合急诊会诊范围。如果他们看医生的顺序,他们可能不会有效地分流,这将很容易导致真正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急诊科的科学、公正、安全分类呢?北京医院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应首先安排有经验的专业分诊医务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急诊预检和分诊,并组织对所有急诊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其次,使用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分级最重要的基础是通过专业仪器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做出最终科学的分级和专科;第三,要求专业人员实时监控候诊区病人的情况。(记者吴佳佳)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北京20家医院开展急诊分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