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8日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削文山,填海,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
新华社记者尹瑶和刘玉德
为了厉行节约,自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省了大量开支。文笔新颖,政府部门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会议时间更少,工作时间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据测算,呼和浩特市参与者平均每日综合成本约为七八千元。许多干部这样描述:“你去呼和浩特开一个会议,每人每天的费用相当于一头牛。”
厉行节约始于减少会议费用。去年以来,自治区政府领导亲自带头,在常委会上以身作则,明确规定只安排与问题有直接和密切关系的单位参加。
在最近的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只有两位来自研究课题相近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过去,参加这种会议的单位多达10个,而且有大量陪同人员,费用相当高。与会者说:“现在开会省时省钱,实用高效。”
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府严格控制地区会议的数量,提高了视频和电话会议的比例。今年2月,区域工业经济会议以视频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政府办公厅会议办公室主任陆表示:“视频会议的成本不到1万元,与现场会议相比,节约效果明显。”
2018年,随着制度约束、计划控制、严格审批等一系列务实节俭会议的实施,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区域会议数量同比减少28次,同比下降43%,视频电话会议比例为68%,会议经费同比下降近60%。
“每个人都有更少的时间匆匆忙忙地见面,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和实施。”兴安盟委员会秘书张恩辉说。
文件越来越少,单词越来越少
日前,记者在自治区党政办公大楼的印刷室看到,印刷厂正在印刷自治区即将发布的政府文件,50多份文件很快被印刷出来。工作人员说,从文件数量上,我们可以感觉到政府文件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伐文山”和“填惠海”同时进行。政府办公厅信息与通信司司长文房表示,从去年开始,政府大力精简文件数量,内容相似,可以尽量合并;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可以发行或者不发行。
过去,政府每年发布400多份文件,120多个受委托的办公室和局发送这些文件,每年印刷数千份文件。文房介绍说,从去年开始,政府已经下发了从“漫灌”到“精确配送”的文件,所有不需要执行文件内容的单位都不会发送,从而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流通效率。
同时,自治区政府重点控制文件的布局和长度。过去每页纸约600字,现在增加到1000字以上,有明显的节纸效果;就篇幅而言,原来的文件是五六千字,现在某个领域的重要工作部署控制在3000字以内,特殊工作或具体任务部署在1500字以内。
此外,政府会议资料两面打印,以减少字体大小和行距,会议书和资料汇编的封面打印在普通白纸上,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据统计,去年以自治区政府和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文件同比下降24%,印刷费同比下降8.2%。
节约:从零开始,形成一种工作风格
从去年开始,为了建立一个以保护为主的机构,自治区开始靠预算生活。
由于办公空间不足,自治区的一些司局全年出租房屋,价格昂贵。政府大力优化办公空间管理体系,各级领导率先减少办公空间面积。通过资源整合,8个出租办公空间的单位被调回办公区域,每年节省租金6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政府办公楼和会议中心大楼里租用的数百盆鲜花也被拆除,节省了20多万元;通过节水植被的重建和补植,高能耗的3000平方米草坪的能耗可降低40多万元。
此外,会议不再提供茶、纸巾等服务,每次会议每人节省2.2元。建设智能电力中心、减少景观灯数量和调整照明模式,去年分别节约了252万千瓦时和近160万元。
许多地方都纷纷效仿。例如,阿拉善盟覆盖了相当于两个浙江省的面积。过去,干部在团里开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现在会议已经精简了。欧盟委员会秘书柏杨表示,精简会议、举行更多电视和电话会议,有效降低了公共汽车和交通费用,减轻了基层民众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去年,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就直接节省了近1000万元。自治区政府秘书长鲍振宇说,检查组已被派往各地暗访,表扬节约和做事的好做法,揭露铺张浪费,真正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标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砍文山、填会海、精管理见成效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