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观察■我们的记者童童

随着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节的临近,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后,各地不断发布吸引人才的积极信号,舆论焦点也转向人才流动和地方发展的话题。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34万,规模将达到新高。大学毕业生是每年吸引本地人才的亮点,而备受社会各界推崇的压轴“手段”,则是不断扩大的落户门槛。

自2019年以来,许多城市继续增加其人才政策。面对大量大学毕业生离校,许多城市伸出了“放松和安定下来”的橄榄枝。南京、大连、Xi、西安、广州等热点城市纷纷升级或出台人才政策,强化人才安置、住房补贴、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吸引人才。

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例如,2月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Xi市发布通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其中,本科以上、本科以下、45岁以下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全国高校落户。4月初,杭州出台了新的户籍政策,规定在杭州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大学生及以上人员可以直接定居。

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这在过去很难想象。长期以来,中国户籍制度背后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资源相匹配,使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户籍成为热点。因此,各地一再收紧居住条件和制度,以确保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能够适应人口增长。

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显现,地方政府推动了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局部扩张的影响,客观上需要更大的人口流动来支撑,其中对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为此,地方政府在定居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各类人才进入。重要的是要知道,定居意味着为这一人才匹配一系列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

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这不仅适用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也适用于二三线城市。因此,要引导人才进入,到处打“优惠牌”的政策确实会达到各方乐于见到的效果,即吸引大量高校人才分流到优惠条件丰富、发展前景好、就业实力强的地方,既能满足城市寻求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又能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激活投资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记者认为,除了地区发展水平不同之外,人才一度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的现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市场本身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形成的引导,而不同的就业政策和安置条件等人为因素确实会对此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也表明,与公共服务供给属性相关联的户籍制度可能是中国区域间均衡发展的关键。其逻辑是,一旦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动,导致优势资源向大城市倾斜,人才要素的不断流动拉大了地区发展差距。如今,定居门槛放宽,公共服务供给半径加大,更多的人才流向多极化,这对区域均衡发展没有坏处。

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然而,应该指出,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在科研、资金和市场实力雄厚的领域,各方面的人才选择就业也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因此,虽然目前各地仍普遍“落户和吸引人才”,但目前,在国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户籍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职能的同时,强化户籍职能、科学引导人才流动、保障人才流动的做法显然值得商榷,

标题:放开落户门槛引导人才流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