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4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蒋观察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技术手段,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改进改革的重要工具,在服务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服务三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准确刻画用户的肖像,为信贷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支持。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零人工干预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然而,应当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当前金融技术发展的形势下,加快建设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系统十分必要。在核心技术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网络安全的独特可控性。进一步推进独立可控评估,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华认为,互联网金融标准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创新的桥梁和保障。金融标准化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增强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从最初的发展到现在,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白蓉·金夫的创始人张韶峰认为,一方面,这是一个安全挑战。随着金融技术的日益繁荣,金融业务架构及其支持的上层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处理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金融技术需要实现对大量存储设备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对海量信息进行高速准确的计算,实时防范和控制各种网络攻击,确保用户信息的保护,使技术和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另一方面,这是风险管理的挑战。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和金融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技术公司已经从简单的金融机构供应商发展到与金融机构多方面的互动与合作。这就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
事实上,在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智能风险控制模式早已被采用。记者了解到,ppmoney的“Smart Machine 2.0”智能风力控制系统包括大数据模型、全过程审批、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采集和智能监控。其中,“金铃”和“智能点”可以从更加准确的维度提高贷款风险控制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识别金融业务中的潜在风险,使集团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加准确和专业。“金钟罩”反欺诈系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风险控制模型,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关系地图网络等核心技术,实现对欺诈客户的准确识别和实时拦截,从而保证借款人的真实性。另外,“金钟罩”可以根据市场和客户群体的变化,迭代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不断丰富风险控制和反欺诈手段,从多个维度提升反欺诈能力。
在金融技术研发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范普金科创始合伙人、爱前进总裁约翰杨(john young)认为,两者是互补的。多年来,凡普金科一直深入参与大数据处理和金融技术的研发,独立开发了智能动态风险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凡普金科的反欺诈和风险评估能力。据报道,范普金科的“黄金罗盘”可以通过闭环智能操作,提高分析效率,提高操作能力,节约成本,更好地为更多的用户群体服务。通过历史大数据研究,范普金科建立预测模型获取规则,运用数据搜索方法,进行多维度的划分和分类,进行评价和评分,实现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每一个营销行为都能更加准确。
“对于正式获得许可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开展普惠金融的最大问题在于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带来的信用风险。”消费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国庆立即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成败和自身发展。据报道,即时消费始于以“金融+技术”为核心和技术驱动的商业发展之路。即时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金融技术为重点,先后成立了900多个R&D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活体人脸识别技术。到目前为止,总共申请了173项专利。目前,即时金融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客户获取、收集、营销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流程,并建立了反欺诈、信用申请评分、贷后ai智能收集、贷前申请风险数据市场等多个模块。准确防控欺诈和智能拦截;该业务系统可以不间断地7×24小时在线自动审批全国各地用户的贷款申请,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目前,它拥有260多个自有客户入口、180多个在线消费场景和19万多个线下商户。完成了包括资金供应、数据支持、信用信息、场景和客户访问渠道在内的一系列生态布局,能够满足数字3c、旅游、家居装饰、教育培训、健康美容等消费领域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正因为如此,消费金融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司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万,促成近5000万笔商品交易,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900亿元,帮助500多万人建立信用记录,平均贷款金额仅为2700元。消费金融帮助中低收入人群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民生、刺激消费,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仍面临技术需要进一步更新、信息安全需要提高、信用信息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现实挑战。《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指出,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新的金融行为,但它们并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甚至因为伴随着网络和技术,数据和信息安全等风险更加突出。
标题: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需风控提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