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如何让投资者在不断上升的净值中真正赚钱?一些基金研究人员表示,基金公司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应该意识到风险,不应该做任何违背常识的事情,只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
记者赵明超○编辑吴晓彤
自2019年以来,市场大幅上涨,许多基金的净值都有所上升。据《上海证券报》统计,300多只部分股票型基金的净值超过了2015年的高点。然而,将基金净值的变化与基金规模的变化结合起来,这些基金中净值超过当年高点5178的大部分是通过今年的大幅增长实现的。然而,一些基金投资者追涨杀跌,其中许多人在低位割肉后离开市场,未能从净值上涨中获利。
308只基金的净值超过5178点
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创下5178点的历史新高。从基金业绩来看,东方财富选择的信息显示,从2015年6月13日至2019年4月10日,在1080种活跃的股票型基金产品中,有308种基金净值增加。其中,增长20%以上的基金有122只,增长30%以上的基金有55只,增长50%以上的基金有11只。
从顶层基金看,前海开源再融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75.4%,前海开源产业革命4.0混合基金净值也增长70%以上。
以上区间实现净利润的基金大部分是由于2017年对白马蓝筹市场的把握,如长安新力优先股、东方红瑞源、东方红瑞丰、汇丰金鑫双核战略等。一些基金受益于信用卡消费和蓝筹股等良好的跟踪,如E基金的消费行业、南方新蓝筹股混合基金、鹏华品牌继承混合基金等。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受益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如E基金的中小型基金。基金经理张坤虽然被称为“中小基金”,但在过去几年里,他的重仓股都是白马蓝筹股,抓住了白马蓝筹股的牛市行情,避免了中小成长股的大幅下跌。
在净值下跌的基金中,91只基金下跌超过50%,22只基金下跌超过60%。从净值大幅下跌的原因来看,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没有从2015年的牛市思维中改变过来,继续对所谓的成长型概念股进行重仓,许多基金经理仍然在普遍下跌的成长型股票中轮换,导致净值下跌增加。更有甚者,在成长型概念中持有大量头寸的基金经理大多在2018年第四季度或今年年初被替换,并在成长型股浪潮开始时跌破了黎明明。大多数接手的基金经理风格稳定,没有充分享受今年增长领域的增长。
净值的上升很难改变人们的基本慢性病——赔钱
300多只基金的净值超过了5178点,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市场表现。然而,如果我们将基金净值的回报曲线与基金规模相结合,我们会发现虽然基金净值已经上升,但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
在2015年牛市的高点,投资者蜂拥买入,基金规模非常大。然而,在随后的下跌中,基金规模继续萎缩。截至2018年底,许多基金已成为“迷你基金”。尽管该基金的净值今年大幅上升,但总的来说,投资者没有赚到任何钱。与之前下跌过程中的损失相比,这根本就不一样。
数据显示,上述300只获得正回报的基金中,大多数都依赖于今年的市场波动。从2015年的高点到2018年底,只有155只基金上涨,其中只有88只基金的区间回报率超过10%。但从上述基金规模变化数据来看,选择信息显示,2015年6月30日的总规模为12086亿元;截至2017年底,上述基金的总规模已缩减至3570亿元;截至2018年底,其总规模仅为3197亿元。相反,净值增长的规模已经缩小,这表明许多投资者已经通过在市场中间割肉离开了市场,完全错过了今年的市场飙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的净值已经大幅上升,但投资者却没有赚到任何钱,这是因为投资者在高位买入,在低位卖出,但这直接关系到基金公司在高位的强势发行。许多基金公司在牛市的高点很容易发债的时候就大力宣传和发债,很少设定发债规模的上限,导致大量投资者高仓位入市。
上海的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追涨杀跌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他们可以在牛市中卖出很多东西,但不能在熊市中卖出。就投入产出比而言,基金公司更喜欢高水平发行,但结果是投资者很难赚钱。这也成为股票基金发展中的一个痼疾。
如何让投资者在不断上升的净值中真正赚钱?上述基金研究人员表示,基金公司应该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机构应该看到风险,不应该仅仅为了短期利益而做违背常识的事情。
相比之下,值得称道的是,一些基金不仅增加了净值,还让投资者赚了钱,从而实现了规模和业绩的良性发展。以中欧创业基金为例。近几年来,多次在高点分红,多次限制认购,在低点加大营销力度,让大部分投资者赚钱,通过业绩和制度约束加深投资者的信任,实现了基金净值上升、投资者盈利、规模增长、品牌强化的双赢局面。
标题:308只基金净值超越2015年牛市高点 部分基民却与获利无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