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6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朱一凡)过去一两年,金融业核心指标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商业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远低于2014年前,仅为峰值的三分之一。麦肯锡全球(McKinsey Global)高级管理合伙人、麦肯锡中国(McKinsey China)金融机构咨询业务主管曲表示:“多数银行难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银行业已经全面进入4.0时代,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但不在银行网点。客户去中介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境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内外部困境,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部署和开放数字银行战略来赢得竞争优势,而敏捷性是实现数字转型的最重要手段。"
不断变化的环境带来了不断变化的需求,颠覆性技术带来了新的理念,数字化和信息透明度加快,人才竞争加剧...中国银行业也面临许多挑战。
2019年4月11日,北京——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2019年春季版的麦肯锡中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季刊《敏捷银行》。敏捷诞生于网络时代。敏捷组织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层级严格的组织结构,实现了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完美平衡。对于企业来说,敏捷有五大价值,即专注于实现最终用户体验、提高生产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加快决策过程和提高企业效率。
根据麦肯锡的说法,有两种类型的敏捷企业——天生敏捷的互联网企业和转变敏捷的传统企业。观察国内外企业敏捷转型的成功实践,可以发现敏捷模式可以将产品开发速度提高5倍,决策效率提高3倍。此外,这些银行提高了服务意识和员工体验,员工的净推荐值提高了10-20个百分点;外部客户服务体验改善,客户净推荐值提高20-30个百分点,息税前利润提高5%-10%。
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韩枫表示:“在实践中,银行企业需要尽快摆脱误解,以便有效地把握敏捷转型的巨大价值。我们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四条连续的路径实现转型,即从一个小规模的试点敏捷创新实验室开始,建立一个独立于传统组织结构的数字化工厂,选择传统的银行业务条线,推动全行从大规模敏捷转型为自上而下的全组织敏捷。至于选择哪条路径,取决于银行自身的数字化程度和资源动员能力。在敏捷银行转型的国际领先案例中,我们看到整个组织在敏捷和数字化工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针对如何布局中国传统银行以及如何培养和塑造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麦肯锡提出了五条建议:
首先,设立“北极星”,让共同愿景使命贯穿整个组织,并为关键工作提供战略指导;
第二,设计一个总部和分支机构职责明确的组织结构。总行在决策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跨职能、自治的团队网络,而分行则以扁平化的结构负责高效的实施;
第三,建立自上而下的系统沟通与合作机制,确保快速决策和持续迭代。
第四,高管实现了从“反应型”思维到“创新型”思维的转变,从“分蛋糕”思维到“做大蛋糕”的转变,以身作则,勇于承担风险,鼓励创新,倡导合作。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者激发团队的潜力,并通过重新定义他们的角色和职责来领导团队实现转型。同时,银行应重视人才管理和文化建设,选择最适合敏捷实践的人才,培养相应的能力。
第五,技术和业务紧密结合,采用双速it和devops等新一代it技术和治理模式来实现业务转型。银行应全面审视自身的战略、组织、流程、人才和技术,通过五项布局措施实现转型。
麦肯锡建议,银行业在探索自己的敏捷之路时,应该关注以下核心经验:
一是高层决策者对转型的信念和投入;二是前瞻性的人才布局,通过多种渠道从外部引进和挖掘复合型人才,激励员工以企业家的主人翁心态对待工作;第三,管理者应由“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注重授权团队自主决策,提高团队的内生动力;最后,请记住“敏捷机制”的灵魂在于“持续迭代”,因此组织需要持续迭代和优化敏捷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并持续深化和巩固敏捷变更的有效性。
标题:中国银行业敏捷转型 需打破边界和组织创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