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4月9日,光大银行宣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以非公开方式发行不超过3.5亿股优先股。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数十家银行通过发行(或计划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永久债券、金融债券和私募来补充资本。据业内人士称,由于表外业务带来的巨大资本压力、建立财富管理子公司需要大量资本以及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沉重责任,目前银行补充资本的要求非常迫切。
三家银行的可转换债券融资达到860亿元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四家银行通过IPO融资约74.68亿元,分别是Xi银行、青岛银行(港股03866)、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和紫金银行;有三家银行通过发行总额为860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补充资本,它们是中信银行(港股00998)、平安银行和江苏银行;华夏银行通过增发补充资本约292.36亿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二级资本债券方面,已有5家银行发行(包括已批准和已完成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总额约为2869.35亿元,分别是贵阳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港股00939)、农业银行(港股01288)、民生银行(港股01988)和中国工商银行(港股01398)。金融债券方面,今年已发行(包括已完成发行和计划发行)金融债券约2210亿元,分别是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优先股方面,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香港股票03988)和北京银行已被批准或计划发行优先股,今年共筹集约2150亿元。在永久债券方面,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内的7家银行已宣布有意发行或完成永久债券的发行,总发行规模不超过4000亿元。
中国证券表示,在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tlac监管框架要求下,中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使用新的资本补充工具进行资本补充,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此外,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资本支持,以配合央行支持小微企业,实施债转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可转换债券成为“新宠”
中国保险基金认为,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不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完善的资本监管要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对银行业而言,多渠道资本补充有利于提高银行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对银行和金融体系的信心。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放宽投资限制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参与银行永久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进一步拓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丰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丰富了债券的种类,放宽了投资限制,扩大了债券市场的投资者队伍,这将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发展。
西南证券分析师郎大群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利润留成、定期增资、ipo、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永久债券。未来,考虑到审批效率、资本结构、融资成本和机构参与等因素,通过可转换债券和永久债券补充一级资本将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未来两年将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窗口。据估计,在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5%的假设下,2019年银行业一级资本缺口将达到6000亿元,2020年将增至1.4万亿元。
标题:七家银行4000亿永续债待发 银行多渠道融资“补血”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