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1字,读完约8分钟
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期目标的第一年。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三地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日前,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京津冀产业结构继续升级,三次产业构成为4.3: 34.4: 61.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河北省服务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业内人士表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新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然而,目前京津冀地区仍存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快突破瓶颈,创造更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
产业结构“变脸”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就经济总量而言,2018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国内生产总值总计为8.5万亿元。其中,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1.88万亿元,增长3.6%;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3.6万亿元,增长6.6%。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2018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构成为4.3: 34.4: 61.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在北京占81%,在天津占58.6%,在河北占46.2%。
从北京来看,201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率为13.9%,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快9.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3%。
从天津来看,201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2%,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2%和11.9%。在规模以上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4%和3.1%,分别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快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河北省服务业在2018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同时,新动能持续增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5.3%,分别比规模以上增长4.8和10.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得益于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北京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级)》(2016 -2035年)已经获批,北京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经正式开放,标志着北京新的“两翼”已经从顶层设计阶段转移到实质性建设阶段。京津冀产业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以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为“牛鼻子”,三地正在加速共同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群。
服务业主导新阶段
第三产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即服务业,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阶段和方向。
随着京津冀的产业协同,河北省的整体产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空带来了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战略性新兴服务和高科技服务的机遇和空间。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
据了解,五年来,按照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三省市从全国生产力总体布局出发,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链条加快理顺,区域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北京市重点抓“瘦身提质”、“高精度”。经济结构逐步形成,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天津提倡“强身健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和3.1%;河北省大力“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8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不久前,河北省沧州市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沧州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43.2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9%,现代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57.3%;对所有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67.8%,带动所有服务业增长6.8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来看,现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现代租赁和商业服务以及现代批发和零售服务成为增长的支撑点。其中,现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贡献最大,贡献率高达26.2%,实现增加值73.2亿元。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双创双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重点服务业企业精准服务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认定4918家企业,并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瓶颈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梳理。针对服务行业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应实施精准协助,有效解决问题,督促服务行业企业拓展法规、升级档案。
剩余等级差异
据业内人士透露,京津冀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反映了该地区工业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流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根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京津冀三省市将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产业体系日益现代化,创新能力更强。”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最近表示,和解对北京来说是一种减排,是推动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京津冀而言,解构就是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北京的资源要素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优势互补,成为协调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介绍,截至2019年3月,曹妃甸示范区已在北京签约130多个项目,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挂牌以来,已有941家新注册企业注册,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设立了7300多家分支机构。2018年,京津冀出口技术合同额达到227.4亿元,增长11.8%。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与廊坊市共同设立的亦庄永清高新区,双方积极探索“双方人员交叉就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合作模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出口项目、品牌和管理,廊坊市负责土地空保障、政策支持和基础服务,所有这些都是进驻北京高新区获得空科技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而“北京高新区创新研发、孵化和改造”的协同创新社区在共建双方共同探索下,形成了一种跨区域产业链布局和集群发展的新型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目前,高新区启动的前七个项目均由园区企业投资建设。
镜头转向河北,来自河北发改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福田、北京威科多等一批项目已经落户河北。目前,河北省正积极利用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现有的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批发市场转移,推动一批承接北京市场转移的项目有序落地。
业内一些专家指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少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消费升级。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不平衡。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仍存在“层次差异”,这就要求河北省进一步“换挡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只有京津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保持相对一致,才能创造更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
标题:京津冀如何消除产业结构“层级差”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