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徐少峰
数字村的版图将迅速扩大。
“到2020年,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将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将显著提高。”"到2035年,数字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字农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数字农村建设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为确保这一蓝图的实现,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全年将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薄弱环节,扩建和新建60多万个4g基站。
由于数字技术可以释放包容性效应,数字农村的建设不仅将促进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而且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能。这些都为全面深入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
众所周知,数字普惠金融是科技对普惠金融的赋权。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赋权,不容易获得的金融服务可以在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其他终端的帮助下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和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赋权、以前无法承受的交易成本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信息不对称减少了,金融交易效率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降低了。
由于科学技术的授权,很难准确地获得客户和服务。如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普惠金融的供需端实现了精确的个性化匹配,产品与客户、风险与收益、风险与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匹配。
听起来好像科技可以做任何事情。事实上,科学技术能否被赋予权力,取决于人们是否能接触到互联网。这两个问题在城市人眼里不是问题,但在农村却是大问题。
除了郊区和一些条件好的村庄,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没有宽带,能上网的人很少。如果你不能上网,就没有网络活动,没有数据和信息,就很难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也离不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终端,以及允许终端运行的网络。为什么农村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农村业务时,需要发起“挤占战术”,开展“扫村”、“扫户”活动?原因是缺少农民的数据和信息。没有数据,就无法准确识别客户,无法进行信用评级,难以发展普惠金融。
现在,数字村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村,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四大网络的联动发展,显示了中央政府建设数字村的决心。如果这四个网络建成,未来农村地区将能够与城市同时享受先进的数字生活。有了如此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就没有数字鸿沟,城市人更愿意去农村,他们的创业热情也更容易被激发。人们更习惯于网上消费、网上支付、网上贷款、网上理财和网上保险...农村也更有可能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
《纲要》规定的第二步是改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应。当然,有了网络,上网的人就有必要拥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以及可以用于购物和消费的应用等软件。中央政府鼓励发展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这一步将促进大量的电子商务,并使开放金融发挥其作用。事实上,只要农民开始上网,他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日益丰富的大数据将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准确描绘他们,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将取得巨大进步。
《纲要》规定的第三步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水利、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和智能物流建设。中央政府描绘的这一蓝图是农村进入物联网时代的数字农村蓝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互联网行业的人说“互联网的蓝海在农村市场”。因为在这一天,庞大的农民群体所释放的互联网红利是惊人的,相应的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需求也是惊人的。
中央政府建设数字村的“三步走”战略是加速数字技术融入农村生活的过程。事实上,这一整合过程也是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其实力的最佳时机。数字普惠金融应紧跟中央数字村建设步伐,弥补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村建设中的不足,让数字村因数字普惠金融而变得更好。
标题:数字乡村建设 给数字普惠金融 发展带来机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