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9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黄蕾编辑陈郁

紫金财产保险的大本营在南京,刚刚度过了它的10岁生日。本周,它在中国保险协会的网站上发布了三条公告,全部都涉及股权转让。其中,一名有国有资产背景的股东将其所有股份转让给关联公司,另外两名少数股东选择退出公司。

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紫金财产保险是近年来中小保险公司股权频繁变动的一个缩影。仅今年以来,中汇财产互助保险、恒邦财产保险、安城财产保险和长江财产保险等许多公司都发布了更换股东的公告。这些公司已经成立了很长时间,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还没有进入稳定的盈利期。

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以紫金财产保险为例,作为首家总部设在江苏省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整个江苏和北京、上海等20个省(区、市)的服务网络。就业绩而言,2018年净利润暴跌近80%。除责任保险实现承保利润106万元外,其他四大险种(汽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均出现承保亏损。

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几年来,人们进行了巨额投资,但从未看到预期回报,这是大多数股东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部分股东主营业务低迷、无法继续投资辅业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小保险公司频繁上演大规模股权变动。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资本双向流动的加速正是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雏形。事实上,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保险公司股东洗牌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不了解该行业、目光短浅的股东可以被淘汰,实力较强、目光长远的股东可以被吸引。

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对于这些经历过股权变动的保险公司来说,每一次股东变动也是一个优化过程,很可能是一次重生。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重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股东不应被取代。

从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轨迹来看,除了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因素外,中小保险公司普遍无法实现持续盈利的主观原因之一是股东经营理念的长期错位甚至扭曲:他们将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甚至成为股东的融资平台。

纵观整个行业,许多中小保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雄心勃勃,高喊“三五年内成立保险集团,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十年内实现首次公开发行”等口号。出于这个原因,他们不遗余力地挖掘老牌保险公司的高管和团队,并复制了“规模第一”的管理和销售理念。因此,中间费用和管理费用高,获得保险单的成本上升,获得保险费越来越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过去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一些新进入或计划进入的资本,业内人士表示,冲进保险业的勇气是值得称赞的,但圈地招聘后,如何纠正经营理念,找到正确的公司定位是一个考验。

首先,保险业是一个专业和复杂的行业,特别强调风险控制。特别是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股东需要采取一种长期可持续的管理态度,而不是一个暂时的上升和后退;其次,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了,因为保险公司那种“大而全”的盈利模式显然是没有用的。避免与老牌大型保险公司对抗,走专业化之路,放慢扩张步伐,为其选择合适的市场位置,将影响中小保险公司未来的成败。

标题:中小险企股权频生变 只换股东不换理念生存依旧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