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9字,读完约8分钟
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接近尾声,银行信贷的流向也浮出水面。从资金整体流向来看,由于银行信贷偏好的降低,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信贷资金明显倾向于安全性更高的零售资产,公共投资比重呈现压缩趋势。
分析师认为,在公共投资步伐放缓的背景下,银行倾向于将有限资金投资于房地产、交通等行业,而对制造业投资变得更加谨慎。零售方面,国有银行新增零售贷款主要投资于个人抵押贷款,而股份制银行的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均分,信用卡贷款增速明显加快。2019年,随着从广义货币到广义信贷的传导逐渐得到确认,银行有适当增加风险偏好的趋势,这有望增加企业信贷的配置。
□我们的记者张小七
去年下半年,公众持股全面收缩
从32家a股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披露的信贷数据来看,2018年下半年信贷资金明显倾向于零售,对公众的比重全面下降。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25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占比有所上升。其中,Xi平安银行增幅最大,零售份额从2017年末的17.62%上升至2018年末的26.33%。然而,上市银行的企业贷款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共有28家企业贷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包括国有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就金额而言,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企业压力降幅最大。截至2018年底,两家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末减少386亿元和247亿元,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下降9.17%和5.19%。
上市银行对公开发行变得更加谨慎,主要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据《中国证券报》统计,2018年上半年,仅平安银行公共贷款规模出现负增长;今年下半年,与中期报告相比,11家银行的企业贷款规模有所下降。从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银行的企业信贷集中在上半年,而下半年明显收缩。例如,工行2018年上半年新增公众信贷4045亿元,下半年仅新增775亿元;2018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增加对公众投资1178亿元,下半年投资规模下降78亿元。
目前,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运输业、租赁业和商业服务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投资步伐放缓的背景下,银行倾向于增加对房地产和交通行业的投资,而对制造业投资则更加谨慎。
2018年,五大银行都增加了房地产投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净增约1000亿元。相比之下,四大银行(交通银行除外)对制造企业的贷款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行、工行、农行和中行对制造企业的贷款分别减少587亿元、528亿元、310亿元和109亿元。
大型股份制银行增持房地产和交通行业贷款的趋势也很明显。例如,2018年,招商银行在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新增贷款分别达到645亿元和571亿元,贷款占比分别提高了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伟指出,银行倾向于选择交通运输,房地产行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以上行业均为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占比相对较高;其次,有可预见的现金流。这些行业一般侧重于项目融资,项目现金流量可以明确衡量;第三,现金流的稳定性,这些行业都在可预见的周期范围内,并且行业的波动相对较小。
2018年,房企融资渠道逐步收紧,但房地产行业上市银行贷款总额逆势增加。王琨认为,银行青睐房地产行业有四个因素:一是土地资源稀缺;第二,在现行政策下,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较小;第三,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处于一定的减值范围内;第四,房地产的实现方式更加灵活。
工业研究公司的孔翔表示,2018年下半年,银行整体上降低了风险偏好。考虑到房地产投资的强劲反弹力,银行增加了对主要住房企业的信贷供应,并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信贷。
“银行将降低风险偏好,寻找可靠的资产。住房企业的主要现金流更好,有可靠的抵押品,这更安全。”孔祥表示,更确切地说,企业信贷倾向于大型房地产企业,中小住房企业很难获得开发贷款。他们主要通过非标准方式筹集资金,这一部分正在萎缩,这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集中。
新贷款流入抵押贷款和信用卡
信贷向零售倾斜后,新的零售资本流向哪里?目前,五大银行新增零售贷款主要投资于个人按揭贷款,而股份制银行则平均分配于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五大银行仍是主要的抵押贷款业务,年末抵押贷款余额和增量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其中,截至2018年底,建行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844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5.1%,居五大银行之首。
从新增贷款来看,大银行新增个人贷款主要投资于抵押贷款。除交通银行外,其他四大银行的新增按揭贷款约占新增个人贷款的80%。例如,工行2018年新增个人贷款达到6911.16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近6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512.72亿元,占新增个人贷款的94%以上。工行在2018年年报中指出,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支持居民购房的融资需求上。
截至2018年底,建行个人贷款余额58398.03亿元,比上年增加6459.5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2017年增加5405.28亿元,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个人贷款的比例约为84%。
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流入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增速明显加快。例如,2018年末本行零售贷款总额为19875.87亿元,同比增长12.66%。新增零售贷款223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43%,信用卡贷款占37%。从增速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2%,低于信用卡贷款17%的增速。
兴业银行的资产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2018年零售贷款总额增加了2556亿元,其中57%用于个人住房和商品房贷款,34%用于信用卡贷款。在增长率方面,我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几乎是抵押贷款增长率的两倍(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
信用风险偏好逐渐增加
孔祥指出,2018年,监管收紧导致信贷紧缩,银行对公共风险的偏好下降。一方面,上市银行降低了公共规模的增长率;另一方面,调整投资行业,将资金投向安全性更高的行业。
王伟认为,促使银行在公司业务和零售贷款业务上进行业务变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从盈利能力来看,零售银行的高盈利能力逐渐凸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现在它正在上升;二是零售贷款违约率保持稳定,银行在风险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三,零售贷款模式正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王琨表示,公共业务的发展需要资本成本优势的支撑,而大银行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同时,企业贷款受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大,周期性较强,这对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是一个挑战,中小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驱动力较强。
孔翔认为,零售贷款,尤其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将是银行中长期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一方面,随着家庭储蓄率的下降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有望在未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信用卡业务的绝对回报率相对较高,在资产短缺的情况下,银行会更加关注信用卡贷款。他表示:“但我们也需要关注交付结构。如今,银行在信用卡发放方面的步伐加快了一点,尤其是对风险控制的关注。”
在企业方面,孔祥指出,2018年,整个银行业的风险偏好正在下降。2019年,随着广义货币向广义信贷传导的逐步确认,银行有适当增加风险偏好的趋势,预计将增加企业信贷配置。
王琨认为,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上市银行信贷资本流动将呈现更加明显的分化和结构特征。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大银行将更加关注企业业务,而业绩的增长点也在企业业务。股份制银行和小银行将聚焦区域化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小微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行业资本流动来看,房地产(包括个人抵押贷款)仍占很大比重,但在宏观调控下,其比重将逐渐下降,资本将逐渐向制造业转移。在增长方面,零售贷款仍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信用卡为载体的消费贷款。
标题:银行资金偏好房地产 信用卡贷款增速加快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