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9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为结构性去杠杆化提供合适的宏观经济、货币和金融环境。对于结构性去杠杆化,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既是目的,也是前提。”中央银行最近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了这一点。
近两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7%,居民消费价格年均增长率为1.8%,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1%、11.6%和10.3%,三者较为匹配,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和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宏观经济组合。
“第一季度,宏观杠杆率出现反弹。在这种背景下,结构性去杠杆化被重新审视。与此同时,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强调货币政策应以信贷为锚,及时、适当地实施反周期调整。考虑价格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稳定。”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从报告内容来看,m2和社会融资的增速应与名义gdp的增速相匹配,这仍是结构性去杠杆化的要求。
报告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适度从紧的,有利于把握处置现有债务和控制新增债务的平衡,有利于坚持整体稳定杠杆和结构性去杠杆化协调有序推进。在结构性去杠杆化过程中,过松或过紧的货币政策都可能偏离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初衷。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适度的紧缩,这有助于在债务存量和增量、总杠杆和结构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是争取稳定的总原则的具体体现。
货币政策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化。事实上,应该充分考虑信贷增长、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m2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相匹配,其内涵仍然要求杠杆率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尽管“去杠杆化”的表述有所弱化,但在报告第1栏“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的发展”中,“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洪水’,结果来之不易”的说法也反映了央行对结构的坚持。第6栏“结构性去杠杆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为结构性去杠杆化提供合适的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紧缩,有助于把握处置现有债务与控制新增债务之间的平衡,坚持整体稳定杠杆化与结构性去杠杆化协调有序推进。”
显然,2019年,货币政策的特点将是结构、导向、信贷和金融。一季度,信贷规模将扩大,价格将保持稳定,结构将得到优化。
从贷款情况看,3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一季度,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同比增长9526亿元;从社会融资角度看,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更多。经季节性调整后,第一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8年12月略有下降,银行贷款、债券、表外融资等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继续下降。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快。
标题:稳健货币政策与结构性去杠杆协调推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