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2字,读完约5分钟
在第二届成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46家画廊和机构汇聚一堂,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他们的珍贵作品。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隋建国、周立等国内著名艺术家也来到世博会,与公众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都的消费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每年可购买700亿元的奢侈品,其强大的购买力也意味着其在未来艺术市场的巨大潜力。"成都不缺乏强大的收藏家,但缺乏艺术市场的生态."何多玲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说。
国内艺术收藏的趋势是什么?收藏组的特点是什么?流行的风扇经济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藏家高峰论坛”上,难得一聚的五位知名藏家程新东、唐菊、程守泰、赵、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它在20年里上涨了100倍
在中国,水墨、古玩字画等艺术收藏历史悠久,但以油画为代表的“架上绘画”却长期没有进入艺术市场。许多收藏家说,油画在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北京的艺术市场,这开辟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新模式。
林,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与当代艺术部副主席兼国际总监,从事拍卖行业15年。根据她的观察,“2004年后,中国的许多收藏家开始收藏,先是水墨画,然后是写实油画,然后是当代艺术。”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个收藏团体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藏群体越来越年轻,80后开始出现收藏家。”林表示,正是藏家的返老还童改变了中国藏家对艺术类型的偏好。“从热爱现实主义的油画到当前的当代艺术,这显示了(国内收藏家)的高接受度。”
具体到收藏品的选择方向,论坛嘉宾都认为不同的收藏家有不同的偏好。
被收藏家尊为“独狼”的唐巨,有着独特的眼光。唐菊透露,他手里有数百件这样的收藏品:“我特别喜欢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我开始收集传统的水墨画,但是我被很多东西困扰着。”我被真相缠住了。”唐菊说,大约在1999年,中国油画市场启航,但并不乐观。“2000年初,在一次展览中,我花了100万元买了近40%的油画。”
出于“打非”的心理,唐菊开始收藏油画,从而走上了收藏当代艺术的道路
此外,唐菊坚持只收藏中国艺术品。“这并不意味着我近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确实很短,但是在五六十年代以后,艺术家们赶上了伟大的历史变革,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回忆起20年的收藏,唐菊很动情。
虽然最初并没有投资的目的,但唐菊逐渐发现中国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1999年,当唐菊从山东搬到北京时,他可以筹集大约1000万元。经过20年艺术品的不断发展,他现在手里有五六百件中国艺术品。
“有人给我估价,而且(现有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已经达到10亿元。既然不卖,也就不那么严重了。”唐菊说,“但这表明,中国艺术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约100倍。”
范经济改变交易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资源财富的重新分配,公众需要从新的角度看待艺术品市场的变化。其中,与艺术家共存的粉丝经济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今年4月初,在中国香港举行的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上,美国著名涂鸦艺术家“考斯专辑”以1.16亿港元的价格被拍卖,震惊了整个行业。事实证明,《辛普森一家》在吸引资金方面如此强大,以至于一度被视为少数的街头艺术现在已经登上了优雅的舞台。
林在论坛上说,大多数kaws作品的收藏家都是80后。“与考斯一起长大的收藏家,当他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就开始收藏考斯的原作。这就创造了一个创造了数亿港币的kaws的作品。”
不可否认的是,kaws作品创下的个人拍卖新纪录也是粉丝经济的胜利。粉丝长大后,他们有力量将他们的偶像推向市场的新高度。
林关于扇子经济的观点也得到著名藏家赵的认同。他对此有深刻的理解。“许多人的消费和收藏都是基于他们童年的经历。日本国宝插图画家天野喜孝是我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有一次在中国香港看到一幅关于天野喜孝的大型插图时,我特别震惊,我想把它包括在包里。”这就是粉丝的力量,就像kaws案件一样。“在过去,每个人都可能把偶像视为一种象征性的爱好,但当他们有能力消费和拥有时,他们会不遗余力。”赵对微微一笑。
80后收藏家的进入,让粉丝经济成为艺术消费市场的“新星”。“新一代的收藏家受到了粉丝经济的影响,他们将艺术品的价格量化,从而放大艺术品的价值。”北京美术馆协会首任会长、知名收藏家程一东也表示,“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关联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紧密,粉丝经济将会影响和改变艺术品交易的趋势和结果。”
编辑杜毅
标题:20年涨了100倍 这类藏品吸金力惊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