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5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比上个月增长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升了0.9%,比上个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由于生猪价格的影响,cpi有望适度上升,但空的上升幅度有限,这不会限制货币政策。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生猪价格提高cpi

4月份,cpi同比增长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根据统计局的计算,在2.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涨幅约为1.3个百分点,新一轮价格上涨的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

从价格上涨因素来看,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董亚秀表示,在食品方面,新鲜蔬菜价格仍处于高位,对cpi的影响约为0.4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4.4%,比上个月上涨9.3个百分点,影响cpi约0.31个百分点;去年秋天,北方的水果没有收获,但今年的库存不足。新鲜水果的价格上涨了11.9%,这影响了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约0.22个百分点。在非食品类产品中,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住房价格分别上涨了2.6%、2.5%和2.0%,这三者加在一起对cpi上涨的影响约为0.93个百分点。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受猪瘟影响,四月份猪只价格持续上升,为去年十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种连锁反应的增长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叠加的,同比增幅扩大至14.4%,这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积极因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表示,其他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下降,尤其是蔬菜,导致食品价格环比出现负增长。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Ppi已经连续两个月上涨,本月涨幅更大。在这方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该行业采购端和工厂端的价格都有所上涨,表明工业需求和生产都有所改善。由于出厂价涨幅高于收购价涨幅,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运行。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价格可能会适度上涨

展望未来,连平认为,5月和6月cpi将继续上涨,这将推高cpi同比增幅。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经形成,这将是今年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猪肉价格在cpi篮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单一猪肉产品的价格上涨不太可能导致整体通胀。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预测,未来一两个季度生猪供应可能相对紧张,生猪价格将面临上行压力。然而,在第四季度,生猪供应可能略有改善,这将有助于稳定生猪价格。

鲁政委表示,总体而言,未来一两个季度生猪价格和cpi可能继续适度上涨,但空上涨空间有限。

“总体而言,非食品类cpi的上行压力并不大。”陆政委表示,具体来说,经过季节性调整后,住宅价格涨幅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在下降。医疗保健价格的上涨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迅速上升,但最终在4月份开始稳步下降。交通运输价格涨幅继续徘徊在较低水平。

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在连平看来,需求不太可能推动非食品价格和核心通胀率大幅上升。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适度紧缩,不会有“洪水灌溉”,因此没有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

朱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结构性增长,这主要是由生猪价格的推高造成的。此外,后续基本面仍存在一定下行风险,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调整不会减少,结构性通胀压力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取向。

标题:物价温和上行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