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0字,读完约2分钟
《半床被子》的故事被改编成了一部小戏。6月27日,当地政府将歌剧送到了沙洲村。
湖南省汝城县温明乡沙洲村,村外有一条叫楚水的河;河上的一座桥叫做“王俊桥”。
楚水冉熬夜见证了一个广为流传、感动中国的故事;王俊大桥承载着军民感情的“半床被子”。
汝城县沙洲村的村民徐介休(音译)在闲暇时会去河边的村庄看看。她等了三名女红军军官,直到1991年老人去世。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主力突破国民党第二条封锁线,自长征以来第一次经过温明镇汝城。其中,中央红军卫生总局设在沙洲村。
三名女兵在徐介休家呆了三天。四名女同性恋者被一块腐烂的棉絮和唯一的行军被子覆盖着。
三天后,三名女红军军官随部队出发了。他们离开时,把被子留给了徐谢秀的家人。徐谢秀坚持不去。一位女红军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剩下一半给徐谢秀,说革命胜利后给她一床被子。
徐介休的曾孙女告诉记者“半被子”的故事
因为没有留下名字,或者三个女战士在去长征的路上死去,所以一直没有消息。但是徐介休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后来,条件好的时候,当地政府在村子入口处的渡口建了一座桥。
汝城县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半被子”。据史料记载,汝城县12万人口中,有1.5万多人支持红军挑担子、带路、掩护。
如今,徐谢秀老人近300年的祖籍依然屹立,青苔攀墙垒,青砖斑驳,徐谢秀老人中有五位革命战士。
让徐谢秀的后代高兴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沙洲村越来越繁荣。截至2018年底,沙洲村已全面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12000多元。
2019年3月,曾被中央红军改造的汝城县也摆脱了贫困,摘下了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标题:湖南汝城沙洲村:望军桥上盼红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