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90字,读完约11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冰

岸边的电堆在长江边生根发芽,将清洁环保的电能输送到船只上或从船只上输送出去;一座光伏电站从山上拔地而起,给当地人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一项志愿慈善事业在人群中蓬勃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关怀和温暖...

屈原的故乡,在峡江两岸。这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党委带领党员干部职工,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肩负起“负责任的中央企业”的责任,用一颗真诚的心点亮曲香千灯,为人民写下人民电力的传奇。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实践“两座山”概念的“权力追踪者”

青山绿水是普通人的金山和银山。

秭归是三峡工程坝头水库的源头,常年有大量船只滞留在此。三峡船闸在汛期或例行维护时,沙湾锚地最多可锁船300至400艘,最长时间超过一个月。柴油机发电排放物对坝区空燃气质量、长江水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大力推广岸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积极参与“以电代油”的岸电工程建设和推广。”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告诉记者。

2015年初,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奉命“进军”沿海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龙冰表示,作为新生事物,在推广岸电使用之初,船舶使用岸电既不熟悉也不被支持。然而,公司党委充满信心,把岸电的建设和推广作为锻炼党性的最佳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船上推广过程中,总结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为了提升岸电,公司党委派出“源城市委服务队”解决关键问题。"去船上宣传海岸力量,直接去找轮机长."李兴恒船长表示,轮机长是船舶电力和电力的技术负责人,使用岸电可以大大减轻轮机长在船舶系泊和候船期间的工作量。“我们帮助计算‘四个账户’——环境保护、安全、发展和舒适。如果总工程师的工作做得好,事情就容易了。”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对于当地水运协会成员单位的船舶,是服务团队的重点沟通对象。“有了这样一艘船,你可以做一艘船的工作,而且你经常做一批船的工作。”李兴恒回忆说,在推广之初,团队成员尽了最大努力,用尽了他们的方法。货船上有一只狗,它一上船就开始吠叫。随着在船上推广岸上力量的次数增加,这只狗在与团队成员熟悉后成为了他们的“朋友”。沙湾锚地有很多重庆籍的船只,服务队的成员也训练了地道的重庆方言,与船员聊天聊天,为岸上实力的提升打开了局面。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除了大力培训岸电推广技能外,源成党员服务团队也积极参与岸电建设。队员们蹲在岸边观察船舶靠泊的特点和规律,登船了解船舶的动力需求,探索了三种岸电模式,即邮轮码头专用岸电转换、锚地公共岸电转换和驳船码头低压岸电转换。三峡库区建成了第一个岸电工程。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将电缆连接到船上是最具挑战性的事情."据李兴恒介绍,这条电气化电缆重1.25吨/公里,最长250米。每当船上需要充电时,值班的四名成员就拿着电缆冲向船。“此时,我们是一群‘电力追踪者’,为峡江中的船只使用清洁能源而奔走。”据李兴恒介绍,由于岸电桩与船只之间的斜坡陡峭、路面湿滑,队员们经常会绊倒、摔跤、碰伤脚。然而,看着船只没有柴油发电的噪音轰鸣,没有浮在水面上的石油,他们觉得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三峡库区秭归段已有400多艘船舶获得了岸电接入服务,供电12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38吨,一氧化碳排放量0.05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0.147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093吨。三峡库区的石油污染和噪声污染。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目前,在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的积极参与下,已经探索出固定登陆、浮动登陆、固定离岸、浮动离岸、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船舶电力宝藏等六种岸电连接方式。岸电电缆自动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解决了三峡库区不同季节水位下降大,岸电接入困难等技术难题。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目前,秭归茅坪港、沙湾水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沙湾顶考、仙人桥码头等四个岸电试验示范区的电缆已铺设完毕,所有充电桩已安装到位。六种岸电模式的累计供电能力将达到10,425千伏安,可同时为120艘客货船提供绿色岸电。此外,今年将实现三峡坝区岸电全覆盖,实现零排放、零油耗、零船舶停靠。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秭归也是一个产茶大县。长期以来,当地的木柴一直被用作茶园的燃料,用于脱水和干燥处理,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空气体,而且影响了茶叶的质量,降低了效益。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积极引导茶农进行“以电代柴”、“以电代煤”的节能改造,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保卫了秭归的青山绿水。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富人的“光伏先锋”

2017年9月的一天,一个一瘸一拐的中年男子把一面旗帜送到了国家电网秭归供电公司,却看到横幅上绣着八个字:“一个承诺就是一个承诺,诚信就像一座山。”

这名男子名叫谢鑫源,是秭归县建东村的一名村民。三年前,他患了双侧股骨头坏死,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治疗上。他仍然瘫痪在床,无法照顾自己。面对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谢鑫源走投无路的时候,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发起了大规模的职工下乡服务活动,“红背心”走进了他的家,给了他安慰。队员们说:“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吧!”第二天一早,供电公司的员工给他送来了食物和日用品。随后,全供电公司发起慈善捐赠倡议,帮助谢心远成功申请医疗救助。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谢心远像亲人一样关怀备至,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住院三个月后,他的身体状况大大改善了。回家后,他听说供电公司在对面山上挖地基,建光伏电站。他迫不及待地等着妻子沏一大壶茶,煮一篮玉米,然后喊着“我要见我的恩人”。从那天起,光伏电站施工现场每天都会出现一个跛行的身影。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谢新源家对面山上的光伏电站是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在秭归捐赠的村级光伏电站之一。

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为了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电站,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派出骨干力量,走遍了12个乡镇的47个贫困村,行程数万公里。

李熠霖是该公司的预备党员,他已经在秭归的沟壑和山谷中跋涉了8个月,行程超过4万公里。他已经穿坏了五双劳保鞋。他独立完成了一份合格的预备党员报告。熊作权,一个老党员,他的母亲生病住院,他的小女儿马上就要去上学,他不能容忍他分心去处理家里的事情,但是他已经铁了心,三次不进家门,所以他被家人骂了好一阵子。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如今,谢心远已经成为建东村光伏电站的管理员,每月有固定收入,不用担心生计。据严格计算,47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可获得19万元的收入,不仅惠及7489名贫困人口,还帮助中央关村等6个村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

与此同时,源城党员服务队主动与建东村18户贫困户组成“贫困户”,坚持定期联系沟通,深入了解贫困原因,共同制定扶贫计划,送政策送物资送温暖,“贫困户”成为“真正的亲人”。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公司的专项扶贫资金,帮助建东村建设“清泉工程”,解决了1700人、920头牲畜的安全可靠饮水问题,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除了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还从细节上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秭归黄花蒿谷村,山高峡谷陡,没有路。村民们肩上扛着柑橘来到山外。2014年,村民们在300米深的峡谷上架设了一条运输索道。然而,由于山上充满了220伏的民用电,电压太低,无法移动,所以村民们不得不匆忙观看空索道。听到这个消息后,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组织了一支强大的骡队来到村里,用马拉电线杆,用骡子驮线。员工们大声喊着要造柱子、爬梯子和架线,最后在峡谷间架设了一条1.8公里长的380伏电线,解决了电缆电力不足的问题。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在索道正式运行的当天,村民胡关切地说:“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如果将来线路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你放心,我们会定期来修理的."中共党员严向村民们保证。现在索道可以承载1200公斤。与人工搬运相比,索道运输速度快三倍,运输成本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五年多来,每到柑橘成熟季节,供电公司都会派人自愿检查和维修索道线路,还会帮助村民将水果运到市场。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守护成千上万盏灯的“光的信使”

2014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50年不遇的大雪突然降临,秭归电网不堪重负。超过400个极点被逆转,超过700条线路被切断,10万用户立即陷入黑暗。深山里的茶农和果农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担心停电会使丰收的希望破灭。

这场灾难是命令。听到这个消息后,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日夜赶到。一路上,雪封住了山,他们艰难地跋涉着,背在背上,很难在雪地里行走;一路上,路很长,天气冷极了。爬这条小路非常困难。当我起床时,我汗流浃背,停下来冻成冰壳。甚至运动员随身携带的饮料和牛奶也被冷冻成“冰淇淋”。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一定要让村民在元宵节前用上电!"为了这个承诺,50多岁的共产党员周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持在防冰和维权的第一线战斗。在一次杆塔除冰作业中,周不小心将冻僵的手碰在了杆塔的横臂上,拇指和食指当即被撞肿,但并未影响工作。他只是顶着风咬紧牙关,完成了他的工作。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就这样,他们克服了冰雪、冰冻天气、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2月13日,所有翻覆的铁塔和断裂的线路得以修复,9条线路得以恢复输电。在元宵节之前,它保证了九湾溪和杨林桥镇近10万人的电力供应,所以庄严的承诺没有被打破。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同年3月30日零时24分,秭归县屈原镇发生4.7级地震,山体滚石滑落,郭家坝供电站两极断裂,影响48个站7050户居民用电。

凌晨1点,供电站的工作人员紧急出动到事故现场进行检查,最终在郭家坝镇牛岭村玄武洞底部发现了被滚石砸坏的电线杆和电线。早上8点,一支由20多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背着电线杆、瓷瓶和电线行进了5公里,赶到事故现场,立即修复了故障现场。在此期间,雨下得很大,砾石不时滑落,他们没有退缩。经过8个小时的紧急抢修,新的电线杆终于架设完毕,牛岭村、白云山村和郭家坝村的当地居民恢复了供电。

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不仅可以看到国家电网秭归供电公司的员工在防冰抗震的现场坚定而迅速的行动,还可以经常看到他们在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水库移民和其他贫困人群身边温暖而关爱的行动。

秭归县是三峡大坝上的第一个县,一个大移民县和一个大劳务输出县。对于库区移民、留守妇女、儿童和贫困弱势群体,国家电网秭归县供电公司视其为亲友,密切开展“送服务、送物资、送关爱”活动,及时为弱势群体实施电线体检、电气修复、验电、电费支付和垃圾清理。源城市委服务队成立以来,共检查了低压居民用户背后的266条室内线路,排查处理了19个安全隐患,维修了12套家用电器,检查了9个用户的及时用电量,支付电费约1.2万元。清理了0.7吨老人废旧物资和垃圾,帮助四位老人和孩子实现了“家庭团聚”、“听父母话”、“乘公交车参观高速公路”和“拥有一台老人机”

标题:点亮屈乡大地万家灯火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