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7字,读完约6分钟

70年前,许多艺术家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傅携家人离开南京回到南昌,为新中国成立后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做准备;徐悲鸿拒绝了南迁的邀请,转而为新艺术学校做准备。看到新政府的效率和诚信,林散之感叹道:“中国的复兴是可以期待的。”一大批艺术家试图用新的主题、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来记录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一个新的艺术时代即将到来。

我以我手绘河山

70年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许多美术馆开始庆祝祖国70周年。一些继承前人精神风貌的作品展现了千变万化的山水景观,让人回想起70年来中国书画艺术创新的经典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几代艺术家非凡的探索历程。

新主题

传统的水墨画浇灌出肥沃的土地。

6月2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全国美展——“四季草原,照亮北疆”,宏伟的草原和奔腾的骏马成为展览的主角。早在2017年12月,中国艺术家就邀请了120名国内艺术家走遍内蒙古收集风和素描。展览展示了此次活动的创新成果,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以我手绘河山

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家们为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了一个新的空画室,现场写生,用新的题材展示祖国壮丽的山河。在他们手中,在传统水墨的话语系统中,大坝、建筑、起重机、汽车、轮船、烟囱……传统画家从未注意到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工具开始出现,大量新的图像涌入画面。这些图像清晰地记录和展示了人们建设新国家和开始新生活的喜悦和热情。

我以我手绘河山

新形象的丰富无疑是传统的创新。这种创新在和傅的作品中尤为明显。

196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年后,由傅率领的速写组进行了一次长达23000多英里的创作之旅。此时,创作了《红岩》、《颜·》等经典红色山水画,他的作品以新的构图形式和绚丽的色彩表现了南派山水的美和温馨。1965年傅·逝世后,登上了艺术界的巅峰,继续用笔墨讴歌新中国。《常熟天》、《泰山绿歌》、《红岩》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画创作新题材的里程碑。

我以我手绘河山

红色风景与传统文人画有很大不同。它不再固守传统文人画所注重的笔墨趣味和“空精神”的意境,艺术家不再盲目追求神秘的情感,而是更加务实、真诚地开始写生和创作新的题材,这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悦。

新技术

层层森林被染色,山川迷人

6月15日,“所有的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与书法作品联展在厦门美术馆开幕,这成为八卦洲艺术家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向新时代致敬的一种深刻表达;6月16日,“献给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在重庆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时举行,展示了重庆五年来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展示新的艺术手法,探索新的话语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创作和展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以我手绘河山

新中国的美术创作,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红色山水画,是新中国早期艺术家最直观、最纯粹的思想反馈和文化记忆。与过去相比,这些作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艺术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股创作浪潮。

我以我手绘河山

传统的写意绘画有很多限制,但以“石卷”这样的艺术家命名的限制很少。1949年后,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伞匠傅积极投身于红色山水的创作。

1959年6月,傅赴湖南长沙、韶山写生。不久,他收到一封电报,告诉他赶快回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请他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于是他冒着酷暑赶到北京,与岭南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作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著名的风景画《山水美不胜收》以毛泽东的诗《花园里的春天》为内容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中央。

我以我手绘河山

继之后,李可染将红色景观推上了另一个高峰。大型色块的积累突破了传统的水墨创作技术体系。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万山红遍。1962年至1964年,李可染以长沙沁园春的名句“万山红,层层染林”为主题,创作了大小、构图、景观各异的七幅作品《万山红》。为了突出红色主题,他使用了大量的厚朱砂,这使得画面效果特别震撼。

我以我手绘河山

后来,在实践中,李可染创作了一系列以井冈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分别命名为《井冈山》、《井冈山——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主峰图》。尽管创作主题与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但李可染勇于尝试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新的山水画技法,这与他的红色情结密切相关。

我以我手绘河山

新概念

好作品必须发自内心

5月24日,“中国书法绘画新图”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一些重要的岭南画家的作品再次展出。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陈、高举“艺术革命”的旗帜,立志改革中国画。他们试图调和中西绘画的现实主义语言,反映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主题的实验精神,对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观念影响新创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艺术家的共同追求。

1950年8月,徐悲鸿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在这个时候,中国需要能够有一个大的图景。最好选择一个主题,并尽量现实。例如,战斗和生产当然是最好的,最先进的技能可以提高。”徐悲鸿所说的“大绘画”并不意味着巨大的规模,而是像“建安体”和“文艺复兴”一样,创造出既能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又能反映历史背景,又能融入新的创作理念的艺术杰作。用手中的笔、笔中的墨、笔中的山水记录时代,是这一时期山水画艺术最直接的要求。

我以我手绘河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岭南画派艺术家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他们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继承了岭南画派前辈的创新精神,与时代变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作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关山月有一次去富顺露天煤矿体验生活,然后写了《煤都》,黎雄才用32米长的卷轴复制了《武汉防洪图卷》。无论在审美意识还是艺术成就上,他们都通过实践将岭南画派表达时代精神的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以我手绘河山

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发自艺术家的内心”。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百年来艺术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风格。经典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艺术家高超的艺术素质,还需要能够激发艺术家创作激情和灵感的环境和动力。今天,这些作品仍然陈列在各个博物馆的显著位置,记录着新中国和新中国艺术家的非凡旅程。

标题:我以我手绘河山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