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瓷板画是在普通瓷盘上手工绘画、上釉、高温烧制而成的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以安装或嵌在屏风里作为装饰。

瓷板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瓷板画盛行于清代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非常流行。大多数官僚和商人经常把它挂在大厅或书房的墙上作为装饰。清末民初,一批新安文人画家“珠山八友”介入景德镇陶瓷绘画,将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注入作品中,取代陶瓷装饰设计的理性思维,在瓷板画上建立起一种浅绛色的陶瓷绘画形式。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美丽的瓷盘画

瓷板画独特而美丽。在主题上,材料是多样化的,包括山水、花鸟、人物、鱼和藻类以及吉祥图案;就形状而言,有许多形式,如矩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多边形和扇形。在艺术创作技法上,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大胆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将油画、水彩画等技法运用到瓷板画的创作中,将绘画艺术之美与陶瓷工艺之美相结合,演绎出更加丰富的瓷板画,使瓷板画的成品更加透彻。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瓷板画的特点是除了绘画艺术之外,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绘画选材、艺术加工、绘画前乳香油精制、特殊颜料配制、特殊画笔处理等步骤和技巧都非常严谨细致。瓷板画的烧制过程也很特殊。几乎每幅瓷盘画都必须在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烧制两次。在生产过程中,瓷板画容易变形和窑裂,成功率很低。因此,瓷板画很少作为最佳产品出现,一旦出现,就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珠山八友”广受追捧

景德镇人杰地灵。

晚清时期,随着皇家御窑厂的逐渐衰落,一些御窑厂停烧后,民间粉彩和瓷盘画家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画派,称为“望月会”。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仁、程意亭、刘雨岑等八位画家经常聚集在景德镇的竹山作画烧瓷,合称“竹山八友”,后又吸收了徐中南、田和贤。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团体,“珠山八友”的名字并没有改变,并且一直延续着。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20世纪初至60年代,“竹山八友”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由于年龄的差异,“竹山八友”成员之间的作品有所不同,其中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程意亭、刘雨岑的作品较多,而邓碧珊、何仁、毕伯涛的作品较少。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八友有不同的取向和特征,包括山水、花卉、花鸟和人物。20世纪80年代以后,竹山八友的作品逐渐被市场所追捧,成交价格上升,成为民国瓷器收藏中的精品,也带动了其他画家创作的瓷板画的兴起。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拍卖市场创下新高

瓷板画本身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艺术水平高,其收藏价值不可低估。进入新世纪以来,瓷板画市场逐年上升,尤其是近年来,瓷板画拍卖更加红火,并且频频高价出售。例如,早在2008年,王琦的粉彩瓷画《渔父图》就卖了241.5万元;2009年10月,在景德镇举行的国际艺术陶瓷秋季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粉彩瓷板画《黄山4000》以782万元成交;2011年5月,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王禹之水图》以920万元的高价拍出,首次拍出近1000万元。

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2012年12月,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王琦和汪野亭以3277.5万元刷新了现代瓷板画的最高成交纪录,在“中华民国重要人物”中制作了一组六个粉彩人物;2015年12月,、、王、在北京秋季拍卖会上,与娱乐合作的一组四个粉彩瓷盘《花鸟》拍出379.5万元;2018年6月,在王步师旷的春季拍卖会上,中华民国的“蓝色与白王”有一套四个水平的盘子,以2932.5万元的高价售出。

标题:瓷板画收藏渐入佳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