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7字,读完约1分钟
37,000,14,000和76,一组对比鲜明的数字,背后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来自福建三明的3.7万名英雄和儿童加入了红军,1.4万人从这里踏上了长征,但最终只有76人到达陕北,大多数英雄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姓氏。
沿着红色足迹,记者再次踏上长征路,无论走到哪里,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名字都已经深深地刻在红色的土地上。
它们还在,在随处可见的红色废墟中——宁化县凤山村的“红军街”。他们过去常常用木板睡在地板上;在清流县临河镇的樟树下,400多年来,他们开会宣讲红军政策...“红军医院”、“红军夜校”、“红军口号”,一片红色的废墟,让人想起80多年前的篝火。
他们还在那里,在至今还在唱的红色民歌中——“保卫苏区是我们的责任,参军比参军好。河口千人,怀图千人。”一首传红歌谣《河口怀图不止传红》,讲述了三明苏区前线传红运动的精彩;“新打中双方的飞镖,拿起飞镖,走到前面,拿起飞镖,杀死敌人。飞镖交给了盒子枪。”广为传唱的《光明两面的新镖》激发了红军的雄心。
他们还在那里。在充满血与火的历史中,三明民族的大部分红军在长征中充当了艰苦卓绝的先锋和守卫者。在湘江战役中,他们浴血奋战到死,确保主力顺利渡江。
回忆辉煌的过去,那些被埋葬的名字也闪闪发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造的长征精神已经成为穿越时间空.的红色基因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1日,第11版)
标题:那些被埋没的名字同样闪耀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