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1字,读完约7分钟

“优质粮工程”三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获后服务水平,加强了质量安全检验和监测保障,而且支持了粮食深加工的发展,引导了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在兴粮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粮食产业逐步走上了优质发展道路,出现了绿色、优质、特色、品牌的发展趋势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夏粮收购形势喜人。进入大大小小的粮油市场,优质粮油产品品种丰富,光彩夺目。“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等一批区域性粮油品牌迅速崛起,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增加。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优质食品工程”的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局建设规划司司长钱乙介绍说,国家粮食局启动“优质食品工程”已有三年,充分发挥流通反馈和激励作用,提高食品后期服务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检查和监测保障,支持食品深加工发展,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 推进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进粮食产业的绿化和绿化。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产业经济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全省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推进粮食产业优质发展。2018年,粮食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达到4016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加工转化率为153%,居主产省首位;粮食交易额14274万吨,进出口2000多万吨,居全国首位。“齐鲁粮油”这一公共品牌的大力打造,帮助山东走向全国。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食品工程”受到地方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经济的有力载体。短短三年时间,实施范围从首批16个省扩大到31个省。连续三年,中央政府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动员社会资金450多亿元参与实施,先后登陆一批退耕还林工程。各地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整合好、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示范企业,支持其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强,切实提高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8年,全国粮食工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长6%以上,粮食工业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保持了发展势头。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南县是“优质食品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南县依托湖湘优势,重点实施“中国优质粮油”示范工程,创新推广了水稻、对虾生态养殖的高产高效模式,加快了粮食经济产业链的拓展,大力推动了全县粮食产业发展,提升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2018年,全县共开发养殖面积50万亩,年产值24万吨,年产值100亿元;粮食种植优质产品率达到65.3%,农民种粮增产20.5%,近2万人脱贫致富。他们的米虾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前三名之一。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俊认为,大力推进“优质食品工程”的实施,可以充分释放食品产业的经济活力,扩大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的福祉,有效保障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流通在生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种“短板”已经逐渐被填满

虽然我国连年丰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收获后社会服务不完善、绿色优质粮油供应不足、低端食品“主食”较多、高端优质产品较少等。从现场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制约食品行业发展的短板。

“优质粮油工程”包括三个子项目:收获后服务体系建设、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和“中国优质粮油”活动。钱乙认为,三者可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共同服务于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针对粮食收获后管理不科学、损失大的问题,进行了清洗、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五代服务。据初步统计,全国计划建设5000多个收获后服务中心,已建成约1600个。黑龙江、广西、山东、甘肃、贵州等省也计划建设约60万套农民科学粮仓,已建成7万多套。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向农民提供收获后的粮食服务,我们可以提高粮食质量,减少收获后的粮食损失,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帮助农民以优惠价格出售优质粮食,并推动持续的收入增长。”河北白象粮库主任尚金锁说,为了提高粮食的收获后服务水平,白象粮库新购置了25台输送机、14台清筛机、6台移动式伸缩式装载机和2台转向装载机,使日卸粮能力提高了3000吨,大大缩短了农民出售粮食的等待时间,改善了出售粮食的体验。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低的短板,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食品质量检验体系建设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800多个国家级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质量检验监测能力明显提高。食品质量监测覆盖面大幅扩大,2018年共检测51.8万份样品,增长12%。不合格的食品被及时处理,以防止过多的食品流入口粮市场。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短板”,实施“中国优质粮油”行动计划,将优质粮食生产、优质粮食收购、优质粮食储备、优质粮食增值和优质粮食销售“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和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针对“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了“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的顺畅有序衔接,促进了各主要产品的创新和品牌化。河南省推广优质小麦连续种植。2018年,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居全国首位。山西以创建“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为导向,突出打“优质”和“特色”两个牌,引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增加优质粮油的市场覆盖面和市场份额。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起努力推广这个项目

展望2020年,要如期实现产粮县收获后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覆盖面扩大到60%左右,全国主要产粮县优质食品率提高30%左右。钱乙表示,要精心组织实施“优质食品工程”,形成合力推进工程实施的良好局面。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粮食储备财政部门要对项目规划、组织实施、运行管理、监督考核等进行统筹规划。创新“优质粮油工程”实施方式,优化收获后服务体系布局和功能,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发挥“中国优质粮油”行动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加大创新力度,实施科教兴粮、人才兴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大干燥、环保、快速检测和深加工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创新业务业态和服务方式。在推进主食产业化的过程中,贵州省与国家和地方面粉食品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主食产业化和杂粮资源研究利用。加快特色粮油产品研发,支持省级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和兴仁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兴仁薏仁R&D中心”,成立“贵州特色粮油产品R&D中心”,深入挖掘特色粮油资源。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把实施“优质食品工程”纳入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各地要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着力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山东省已将“优质食品工程”列为省委常委的重点工作,并将其纳入农村振兴战略规划。粮食安全已经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估,省政府关于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已经落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辉)

标题:“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