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何小彤
刚刚从卡地亚紫禁城的特别展览中走出来的观众小杜告诉记者:“这个展览非常震撼,珠宝首饰更是琳琅满目。虽然书画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每次看珠宝展览的冲击,都是完全不同的。”
从6月开始,“超越界限: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展”在故宫博物院武门展厅开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对中国的启示、风格见证和时间技巧。展出了800多件艺术品,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与卡地亚的现代创作跨越国界相结合,从三个维度展示了双方共同修复的成果。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大部分学生和中老年人都在排队,他们秩序井然,不时地小声交谈。“原来,这就是那对昂贵的手镯!”"这些作品反映了19世纪早期欧洲装饰艺术的转变."“哇,用点彩当屏幕真让人震惊。这是值得乾隆做的!”中西方艺术作品在一起展示时有一种奇妙的和谐,而“艺术无国界”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开幕式现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伟谈到了自己与卡地亚的关系。“早在1996年,故宫博物院就与卡地亚相识了23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后来我慢慢地参与了双方的合作,包括规划和运作,以及双方深厚的文化交流。”
在娄伟看来,紫禁城已经存在了600多年,故宫已经存在了90多年。每个人自然都希望它能与时俱进,并保持老年人的稳定。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激发中国、见证风格和时间技巧。它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与卡地亚的现代跨界创作相结合,从三个维度展示了双方的联合修复成果。展览希望启发观众欣赏艺术珍品之美,体验技艺和工艺的积累,关注展品背后东西方交融的历史和意义。
卡地亚在1928年创造了一个中式化妆盒。盒盖上的图案来自路易·卡地亚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与故宫博物院同时收藏的瓷盘相比,这是特别有趣的。这两个美女在衣着、举止和面容上都很相似。紫禁城负责人表示,“灵感中国”单元通过紫禁城中国古代艺术和卡地亚中国灵感之间的对话,寻求东西方文明之间更高层次的默契、文化共同性和共鸣。在被最优秀设计师的精湛技艺、灵感和才华所感动的同时,我发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委婉和隽永之美,在不同文明和艺术的交融和对峙中徜徉。
“这些皇冠有故事,”一位游客小声对他的同学说。卡地亚受到欧洲皇室和贵族的青睐,这种影响延伸到国际上层阶级。威尔士亲王,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曾称卡地亚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时尚见证”展厅的展品都是各国皇室和官方佩戴的装饰品。
《时间技能》展示了卡地亚悠久的钟表制作过程和钟表发展过程,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共同修复文物的初衷。紫禁城科技部和卡地亚制表工坊在2017年修复的六款腕表也在展出。由导演李·执导,记录双方合作历程的纪录片《觉醒时间的技巧》在此放映。许多观众在屏幕前停下来观看。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卡地亚与各国博物馆之间的“跨界”展览显示了对文化的尊重和宽容,也让珠宝消费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高端珠宝消费可能会掀起新一轮高潮。
“我们现在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宝石,而是复制或模仿博物馆展览风格的定制珠宝。”一位珠宝爱好者告诉记者。
标题:文化碰撞引领珠宝消费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