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4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海权建设。山东是海洋和渔业大省,山东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在于海洋经济。全面推进渔业金融供给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建设,是实现海洋渔业优质发展的重要支撑。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资本需求特征

(1)对一些渔业投资基金的需求差异很大。购买一艘发展远洋渔业的鱿鱼渔船约需1300万元,发展高效经济的鱼类养殖需1600多万元,发展中型冷藏和深加工需3000多万元,同时还需几百万甚至5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二)渔业资金季节性需求明显。渔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捕捞季节主要在夏季关闭。渔业生产集中在春、秋、冬三季,生产高峰期需要大规模投资。据调查,渔船和保鲜船出海一次需要带50-100万元现金,规模相差较大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差异很大。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行业间资本需求差异显著。不同的渔业生产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同一行业不同的开发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同。例如,水产养殖的资金回报周期一般为2-4年,加工业的资金回报周期大多在1年以内;另一个例子是,在渔业方面,购买远洋渔船的一次性需求超过1000万元,需要5年以上才能收回资金,而在海上捕捞鲜鱼的一次性需求约为100万元,收回资金约为20天。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金融支持的瓶颈

(一)渔业金融供需矛盾突出。作为资金供给的主要方,由于渔业信贷的巨大风险,参与渔业的银行机构在考虑风险和利润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客户群体偏离了渔业。渔业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贷款期限短,不能满足渔业对贷款资金的需求。虽然从事渔业的非银行机构能够迅速满足渔业的金融需求,但其经营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作为资金需求方的渔业管理主体,受近海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控制严格等因素的影响,要实现海洋渔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渔业产业化改革,将分散的渔民与大市场有机结合,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生产,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供需不协调的经营理念导致金融资本供给与渔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渔业金融体系具有双重结构特征。当前的渔业金融体系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即银行机构(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私人贷款构成的非银行金融服务并存。受市场定位、风险考虑等因素的影响,前者已无法支撑海洋渔业的发展,个别企业违约时,一些银行机构已退出整个行业。然而,非银行机构具有突出的“高利贷”特征。受高成本资金和资本逐利因素的影响,借款利率远高于银行机构。由于现有的银行机构无法满足渔业资金的需求,空为非银行机构提供了参与的空间。这是典型的“缝隙填充效应”。虽然长期以来受到各种政策的控制,但它仍在不断增长,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渔业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不完善。首先,缺乏与渔业相关的银行机构。与渔业相关的银行机构诞生于农村金融。然而,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渔业相关的金融机构应逐步脱离农村金融,建立专门从事海洋渔业的银行业。其次,涉农银行的机构能力有限。随着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风险可控、抵押充足、回报较高的非农业部门,海洋渔业贷款问题无法解决。作为一家农村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放贷。尽管近年来业务有所扩展,但涉及的海洋渔业很少。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了支持海洋渔业的努力。渔业是基础产业,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避重就轻,转投其他低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借鉴国际经验

(1)日本的经验和做法。日本主要从金融支持、税收补贴、多元化信贷支持和民间资本参与等方面发挥金融的作用。首先,建立渔业金融体系。日本渔业金融包括合作金融和政府金融。其中,政府财政是由政府推动或直接经办的渔业金融事业,即政府拨款、地方自治团体筹集地方财政资金补贴渔业贷款利息,或农林渔业资金池这一政府的特殊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向渔业发放低息贷款。第二,保证保险的创新。日本建立了农业(渔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几个县建立了农业信用基金协会和农业、林业和渔业信用基金。前者实施的信用担保制度旨在解决农业和渔业生产者向贷款机构借款担保不足的问题。后者实施的信用保险制度不仅为前者的债务担保提供保险业务,还为其提供低利率资金。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二)在中国台湾的做法。台湾渔业协会历史悠久,组织体系完善,确立了经济、服务和金融三大职能。台湾渔业协会有一个信贷部门来履行金融职能。渔业协会信贷部是一个非营利金融机构,主要目的是为渔民服务。它贷款给渔民,并为渔业协会提供一些服务所需的资金。此外,渔业协会信贷部的运作模式不同于普通银行,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渔业协会的信贷部门可以提供贷款,而渔民不用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二是渔业协会信贷部的运作模式适应了渔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即金额小、季节性强,不可能像普通贷款那样每月分期还款。第三,渔业协会的信贷部门深入基层,具有地理和个人联系的优势。第四,渔业协会信贷部提供渔业协会推广服务所需的部分资金,从而减轻政府在支持渔业预算方面的财政负担。此外,台湾渔业协会还有其他职能,如渔业协会保险部,为渔船和渔民提供保险服务。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展路径分析

(1)深化金融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的合力。要解决当前农渔业融资中的金融弱势,首先要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强支农金融实力。一是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强化支农金融服务属性,明确农渔业贷款比例要求,发挥多机构优势,做好小额贷款零售业务,满足农渔业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二是引导邮政储蓄银行反馈农村经济。自邮政储蓄业务发展以来,它一直充当着农村经济资金外流的“泵”。继续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引导邮政储蓄银行向农村经济反馈一定比例的资金,成为当前支农的第二大力量。第三,农业发展银行应该在市场中重新定位。国家对非粮食种植重点地区发放农业贷款,引导其承担沿海地区渔业综合开发、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支农贷款,弥补资金供给不足。第四,充分发挥民间金融机构的作用。推动民营银行围绕海洋经济产业特点和资本需求,改革和完善信贷和风险控制体系,创新和发展适合海洋经济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农村振兴战略。

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二)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在渔业融资中的劣势。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问题。第一,农业贷款实行折扣或免税政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年度财政支农资金,对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涉农专项贷款给予贴息,作为对渔业信贷投入风险和价格的补偿,或对银行直接投入渔业的贷款利息收入实行免税政策,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和渔业倾斜。二是筹集资金设立农村经济贷款担保机构。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安排同级财政出资,或与相关龙头企业共同筹集资金,设立不超过地方财政收入1%~2%的农村经济贷款担保机构,并探索建立渔业经济政策保险机制,以充分发挥政策担保和保险机构在金融支持农村振兴中的作用。

标题:金融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