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9字,读完约6分钟

李(左二)和群众一起做农活,谈论他的家庭生活。

刘枫(人民的愿景)照片

李在警察室处理他的工作。

刘枫(人民的愿景)照片

核心阅读

江苏省宝应县?胡光面积覆盖方圆63平方公里,有7个行政村,人口1.4万。它四面环水,过去通过渡船与外界相连,被称为“孤岛”。

28年来,李一直守护着他在这里的普通职务和他所管辖的人民的安全。他到处跑?湖的每个角落都去过每个房子和渔船。

一个人的警卫室从不关闭。

6月8日中午,徐长卿骑着一辆电动车,不小心撞上了村民石友红。为了弥补这个问题,他们拒绝互相让步。遇到这种家长的缺点,村民们习惯找警察李来主持公道。一看到李书柱,的态度立刻缓和了下来:“李警官,你来调解,我会听你的。”史友洪附和着说,“我也听李警官的。”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争端解决了。江苏省宝应县?水乡?光是湖中,群众之间就有小矛盾和纠纷,只要李树柱出现,基本上就能平息下来。

?胡光原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一个乡镇,1999年并入?水乡。李是宝应县公安局泗水派出所的?胡光警区唯一的警察。近年来?胡光警察区没有发生严重恶性案件,该区的犯罪率是扬州市最低的。

村民们称他为“大老李”

只要群众有需要,李淑珠总是第一时间到达

59岁的李树树干出生并长大?光明湖人队,1978年参军,1984年退役,回到村子里担任安全总监,1991年通过考试,成为人民警察。胡光乡派出所是社区警察。由于他热心助人和他作为老人的风格,他被当地人尊为大老李。

?胡光原是方圆的一个乡镇,面积63平方公里,分布在7个行政村,人口14000。它四面环水,过去通过渡船与外界相连,被称为“孤岛”。1999年,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胡光镇被合并,所有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被疏散。听到老李要和派出所一起离开的消息后,?胡光湖的人们找到了警察局长,并联名写信给县公安局,要求留住老李。李淑珠被村民们的真诚挽留深深打动了。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在这块他出生和长大的土地上坚持下去。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作为唯一留下的公职人员,李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在胡光警察区,有一群村民靠捕鱼为生,没有田地和房子。全家人都住在船上,当夏天刮风下雨时,他们经常处于困境。2009年,高邮湖上游发生洪水,水位飙升。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杀死了三名渔民。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李下决心帮助村民们建造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并配备齐全的配套设施。于是,他向镇上寻求帮助,到处筹集资金,并联系了供电和供水部门...2010年春天,安全港成功建成,渔民们过着避风、有港口、有路上岸、船上有电的生活,不再害怕遇险。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一个人的警察局从不关门。只要群众有要求,李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也是众所周知的能管理百事可乐的“多重董事”。仅在过去的三年里,李淑珠就为群众办理了900多件事情,送了6000多份证件上门。

李淑珠在基层工作了28年,为当地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的警察学习。”宝应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杨林说。

一方和平的守护者

我平均每天跑40多公里,骑2辆摩托车和5辆自行车

作为孤岛上唯一的民警,深知和平是公安工作的基石。他为自己定了一条规则:在?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尽力打赢胡光的刑事官司。

2012年的一个深夜,瓦甸村的一个泵站突然着火并被烧毁。由于火灾现场在灭火过程中被破坏,警方经过反复调查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几天后调查人员撤离了现场。但是,李并没有放弃。李利用熟悉现场情况的优势,对案件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初步认定是干群矛盾引发的刑事案件。经过仔细调查,纵火案背后的情况终于大白于天下。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只有一个警察,但是?胡光湖是扬州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安全的工作在于采取预防措施。"在防疫工作方面,李有自己的经验:“春天抓墙,夏天偷粮,秋天看塘爬,冬天护鸡护羊。”春天,他在住宅建筑周围部署了巡逻部队,以防止“白天砸门”犯罪;夏天,他巡逻道路和小巷,防止偷食物;秋天,他把巡逻的重点放在鱼池和蟹池上,这样那些计划偷水产品的人就不能开始了;冬天,他把重点放在鸡舍和鸭舍上,以确保群众辛苦劳作了一年的牲畜不会被偷走。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鉴于警区相对封闭的特点,李书柱将村长、市场、商店、工厂等人群聚集的场所,以及通往外面路口的居民,开发成警民联络点和公安信息点。每天,他都会去这些地方进行家庭调查,坐下来进行一次家庭旅行,询问更多的人,从不放弃任何疑问。他还在社区成立了社会治安协会、调解协会和“夕阳红”志愿巡逻队,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治安巡逻防范。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多年来,李走遍社区,走进每一户人家,走进每一条渔船,平均每天跑40多公里,骑着两辆摩托车和五辆自行车,用80多张纸条记录社会状况和舆论。他记着每个村庄和团体有多少人,有多少房子;在家种田,出去工作,在池塘养鱼,卖鱼贩和螃蟹,他对每一种人都有一个账户。

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矛盾纠纷调解人

维护和平,解决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警察李特别擅长调解冲突和纠纷。他一到,不管事情有多大,他都能解决。

去年5月,排房村的两个村民为了放弃农田边界,找到了李树的树干。李书柱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村里,找到了原始的农田记录,用尺子量了一遍,自己立了界桩,很快平息了一场风波。

“解决矛盾的方法有上千种,但原因只有一个。凭良心说,把一碗水弄平。”李说道。

2006年7月,江淮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暴雨。胡光湖灾情严重,农田大部分被淹没,排水刻不容缓。排房村的两个群体在争取排水的顺序上相互冲突。数百名村民手持铁锹和锄头对峙,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

得知此事后,李淑珠迅速赶到现场。李仔细检查后,在雨中大叫,“五组是低洼地,先排水,后排水六组。”村民们无话可说,因为每个人心里都知道李淑珠自己的口粮田在第六组。

维护和平,解决矛盾,愿意为群众服务。李淑珠是渐渐来了吗?光湖建立了威望,这使他在处理管辖范围内的矛盾和纠纷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是李淑珠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在父母的心目中,这些都是农村的小事。由于坚持自己的初衷,李树根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人民日报》(第11版,2019年6月12日)延伸阅读

标题:一个人的警务室,28年不打烊(新时代?面孔)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