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6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卢雨航
5月,银行业出现了“5g”布局的旋风。一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银行的5g智能网点相继开通;建行5g技术无人银行将于6月推出,计划年底前在北京开设10家银行。
应该说,最近银行涌向海滩的浪潮并不新鲜。在以金融技术推动转型发展成为业界共识后,银行渴望追求科技前沿成果,不愿落后。然而,同质化等风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金融技术在中国方兴未艾,但存在被泛化的危险。我们必须小心,不要让它走上前些年互联网金融的老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说。
从开放银行到5g银行,从扶持微观和普惠金融等关键领域,到促进网络服务的升级和转型,银行业如何利用这些金融技术促进自身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雷区”,避免金融技术的“垫脚石”成为绊脚石?
“3.0”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关键词
目前,“3.0”作为技术迭代的标志,无论是判断金融技术的发展还是制定自己的金融技术战略,都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经常提及的关键词。
“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的银行业3.0时代即将到来。它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险控制模式和经营模式,拓展银行的服务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在2018年的年报中,招商银行预测了开放银行时代的到来。
许多银行还表示,他们的金融技术战略处于3.0阶段。工行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钱斌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工行3.0战略以B面和G面为重点,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新突破,全力实现智慧银行转型。
“在开放、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先后推出了金融生态云api开放平台和巨富通平台,为G、B、C提供由易到难的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为G方服务,我们希望成为大银行的金融‘重型武器’。”钱斌说道。
最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各类银行都在实行开放式银行模式。安永(Ernst & Young)金融服务合作伙伴蒋认为,在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探索如何从0到1引入“生态”概念,如何在新的金融模式下积极应对监管趋势,打造全新的运营模式,如何结合自身现状和业务发展目标,将个性化、特色化的开放式银行建设路径、实施策略和检查标准内化。
此外,“3.0”也是5g银行的关键词。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5g技术是建行无人银行3.0版的重要技术基础。“去年,建行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家无人银行,这是建行智能银行的1.0版。它注重经验,不太实用。但基于建行新一代系统和金融技术战略,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该无人银行整合了5g、物联网、区块链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从1.0版升级到3.0版,更加实用。”建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授权业务发展
“银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改造零售金融业务。”在最近的北京金融技术合作创新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肖恩表示。
目前的5g银行是银行网点向智能化和智能化转变的最新举措。“该行的5g技术无人银行是一家未来银行,它实际上与金融、社会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以提供终极用户体验为目标,它可以快速处理常见的金融服务,突出人们生活服务等社会属性,创造最先进、最高效、最时尚的新金融模式,打造“无意识”、“无限”和“无限”的智能金融、智能社区和智能生活。”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现,借助金融技术,各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和产品,扩大了“长尾客户”的融资收购率,实现了“拓展领域、增加规模、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普惠客户服务。例如,截至2018年底,建行普惠金融旗舰产品“小微快贷”已形成“云税贷款”、“账户云贷款”、“医疗保险云贷款”、“竞价云贷款”等多个子产品体系,为55万小微企业提供了7100亿元的贷款支持,完全符合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成长阶段。交通银行小微企业网上融资平台推出的“网上保费贷款”、“网上税收融资”、“网上按揭贷款”等产品,通过“网上+线下”金融服务新模式,形成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申请便捷、审批高效、专业价值高的特色优势。招商银行以金融技术为起点,成功建立了网上平台、集中审批和专业团队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开发了从申请到放款仅需60秒的闪电贷款平台,为中国零售信贷工厂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一个中心审批全国”的集中审批模式,建立了覆盖中国44家分行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在零售业务方面,银行业通过构建金融场景、实现高效的线上线下联动、建设开放式银行,极大地拓展了客户获取渠道,保持了零售金融的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上市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税前利润总额的39.84%,比2017年底上升0.75个百分点,零售业务占比继续上升。
规避风险,寻求发展
“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业务已经从线下转移到网上,交易链不断延伸,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复杂,与外部合作机构的信息交互也越来越多。金融技术直接或间接导致金融风险。交叉性、传染性、复杂性和突发性更为突出。”中国银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司副司长李丹在北京金融技术合作创新论坛上表示。
因此,提高金融技术安全的可控水平非常重要。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巡视员杨福玉表示,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与风险防范并存的长效机制,完善金融领域新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安全性评估、风险补偿、应急响应和消费者保护等制度建设。同时,要加强金融技术应用的风险管理,明确金融技术应用的运行监控和风险处置策略,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业内人士对新技术的应用充满信心。“就像区块链技术一样,每个人一开始都期待许多新技术,然后每个人都发现他们在某些领域做得不好。但是,随着困难的不断克服和适应性的增强,新技术将逐步走向稳定的上升阶段,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行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雷明说。
标题:“扎堆”布局金融科技:银行如何避免“被泛化”风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