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7字,读完约5分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从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内陆边境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展开。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新时期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在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商业环境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阶段是什么?开放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中国是如何从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转变为实践者甚至贡献者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国际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所所长屠新泉。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
NBD:过去7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是对外开放。你认为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屠新泉:中国的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中国的开放更多的是指政治和外交层面的开放,而经济开放则始于1978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开放仍有疑虑和恐惧。因此,在中国建立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
第二阶段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充分融入经济全球化。通过借鉴国际惯例和开放经验,我们在中国系统地建立了一个开放体系。当然,在现阶段,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外资企业是否会对国内产业产生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否合规经营。然而,这是中国与世界接轨并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步。
第三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注重高质量和高水平。最重要的表现是营造一个法治的商业环境。
Nbd:你刚才提到建立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你怎么理解这个?
屠新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临着非常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外部世界面临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对外贸易壁垒;在国内,经济发展滞后且缓慢。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其核心是通过试点开放总结经验、观察效果,克服当时全面开放的后顾之忧。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建立了更加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这种经验和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Nbd:中国对外开放后,有些人认为它面临更多的挑战。你如何看待开放过程中的挑战?
屠新泉: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也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不会改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面临各种挑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全球贸易增速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如何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对外开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你看来,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具体的挑战?
屠新泉:对外开放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灾难。核心问题是对外开放会影响国内产业,这是客观的。当然,正是因为开放迫使企业创新和改革,挑战才能转化为机遇。另一方面,这是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一些国家采取了反全球化、反贸易自由化的措施,这也是对我们对外开放的考验和挑战。
我认为第三个方面更重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开放型经济的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要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这实质上是提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为世界发展的“中国计划”做出贡献
NBD: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屠新泉: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害怕开放到主动开放,从部分开放到完全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到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者,有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超出了世贸组织的承诺。随着20国集团杭州峰会的召开,我们把中国的计划贡献给了全世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交流。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Nbd:在你看来,未来中国应该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
屠新泉:首先,要克服新旧动能转化带来的挑战,加快培育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从规模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率的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变。
其次,要重视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开放合作弥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足。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将有序开放。最后,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还需要更好地向世界介绍自己,打消一些国家的顾虑。当然,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我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国家了解我们的经济发展道路。
标题:屠新泉:抢抓经济全球化机遇 中国应向世界更好地“推销”自己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