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和2018年年度报告的发布,18家酒类上市公司(牛栏山除外)的业绩也相继发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第一季度,在18家上市白酒企业中,只有3家收入增长出现下滑,而其余白酒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据统计,本季度18家白酒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760.77亿元,同比增长36.47%。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白酒企业普遍实现了“更高的收入”,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白酒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企业的增长趋势在未来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性能和“储层”都处于亏损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18家上市葡萄酒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发现大多数葡萄酒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其中,“毛、吴、杨”仍是白酒行业的中流砥柱。根据第一季度的业绩,上述三家企业的总收入为501.24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就平均增长率而言,2019年第一季度18家上市白酒企业中,15家保持正增长,3家出现负增长。其中,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顾靖酒厂、金世元等10家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青青稞酒成为唯一收入和净利润双重下滑的企业,收入下降-23.05%,净利润下降41.84%。
此外,与2019年第一季度大多数白酒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不同,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白酒公司预收款的增长显示出“五五”下降。在18家白酒企业中,方水晶“蓄水池”、茅台、金籽酒、老白干酒、金辉酒、泸州老窖、伊利特、圣皇太的增长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且“两极化”现象严重,增幅高达近200%;最大降幅也超过了50%。
市场分化正在加速
近两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逐渐向龙头和名酒企业靠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步稳定,中国白酒行业正迎来全国白酒区域下沉、区域白酒走向全国布局的阶段。市场开始集中于高质量的产能和高质量的品牌,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白酒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进一步受到挤压。
据资深白酒营销专家金玉凤介绍,在白酒行业经历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后,高端白酒成为利润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体系,通过提价和集中大单产品占领高端白酒市场。2019年,一线企业和区域龙头品牌仍将保持稳步、渐进的发展,但增速可能会下降。中小区域品牌、省级品牌和地方品牌未来竞争态势不理想,突破前景堪忧。
销售费用仍然很高
在辉煌的业绩背后,不难发现各白酒企业的销售费用进一步增加。《京华今日》记者发现,2018年白酒行业整体销售费用呈上升趋势,其中顾靖酒厂、方水晶酒业、九桂酒业、社德酒业、青青稞酒业、老白干酒业和泸州老窖酒业的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较高,均超过25%。
对此,《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许多企业了解到,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回暖。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各大白酒公司都加大了对白酒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结果,销售成本一再上升。
白酒营销专家蔡认为,在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高额的销售成本可能会给白酒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方面,费用的大幅增加表明,白酒企业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资源带来的。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企业已经进入挤压增长,市场竞争强度进一步加剧,白酒企业的营销战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另一位行业分析师强调,高成本往往会成为一些白酒公司调整价格的原因之一。然而,在竞争过程中,行业内总是有价格上限的。相比之下,许多区域品牌尚未形成品牌溢价较高的国家品牌。此时,盲目增加销售费用只会进一步降低这些企业在空的发展,并使进展更加困难。
标题:差距尽显 白酒行业鏖战正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