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5字,读完约3分钟

呼兰位于黑龙江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守卫着哈尔滨的北门。这里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被誉为“谷仓”。近年来,随着辖区内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大型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的农业贷款模式已无法有效满足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资金需求。

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 人行呼兰支行创新推广小额保险保证贷款

面对发展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呼兰支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多次走访调查农户、农田和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开展“政府农业发展基金+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农民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无担保低利率信贷。中国人民银行呼兰支行还制定了小额保险担保贷款创新工作方案,明确了组织分工和协调责任,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呼兰支行、当地PICC P&C公司、当地农村信用社和呼兰区政府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 人行呼兰支行创新推广小额保险保证贷款

据介绍,小额信贷机构是辖区内的农村信用社,承保机构是PICC呼兰支行,风险补偿机构是当地财政局的农业发展基金。贷款支持对象是辖区内的农民、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和辖区内的中小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农民单笔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小额保险担保贷款享受优惠利率,比其他类似贷款低两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负责贷前风险调查、贷款发放、贷款使用、还款跟踪、逾期收债等事项。保险公司对贷款进行监控和预警,并负责签发保险单、交换信息和收回逾期债务。与此同时,为那些违背诺言的人建立一个惩戒机制。

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 人行呼兰支行创新推广小额保险保证贷款

由于其低利率、低风险和简单的程序,贷款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去年,我借了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种了1300多亩土豆和玉米,净赚了30万元。”哈尔滨市呼兰区田瑞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马春雨激动地说:“我要感谢中国人民银行。如果不是因为这笔小额保险担保贷款,如果这几年我借了50万元,我还得找很多亲戚朋友。帮我担保。”

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 人行呼兰支行创新推广小额保险保证贷款

哈尔滨市呼兰区石人镇的一位农民张福禄高兴地说:“我连续两年在农村信用社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我不需要抵押贷款,没有担保,而且利率仍然很低。太棒了。我一年能省5000多元。”

自2017年推广以来,呼兰区小额保险担保贷款累计发放4719万元,惠及呼兰区12个乡镇的4个新型农村商业实体和227户养殖大户,无任何不良贷款,切实支持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标题: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 人行呼兰支行创新推广小额保险保证贷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