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66字,读完约19分钟
来源|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文本|华泰宏李超/程强
内容摘要
增值税减税的规模预计为6000-7000亿英镑
在我国增值税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供方结构改革,我国迎来了“营改增”以来最大规模的增值税减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有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进口货物。如果原税率为16%,税率调整为13%;原税率为10%的,税率调整为9%。我们预计这次减税的规模约为5000-6000亿元。考虑到本轮减税有一系列配套政策,预计实际减税规模将扩大1.1-1.2倍,即达到6000-7000亿元左右。此外,本轮增值税减税的配套政策十分丰富,保证了所有行业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
增值税改革对行业利润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我们预测增值税减税将对行业利润产生正增长效应,并使用三种方法来估计利润增长。结果表明,平均利润增长约为3%-12%。此外,由于在实际减税过程中降价的效果很小,在“税内价格幻觉”的影响下,采购部门会倾向于关注总价格而不是价格/绩效比,从而导致企业的收益增加。当然,具体的营业收入收益取决于企业的议价能力,毛利率越低,利润增加的灵活性越大。
增值税改革对价格有负面影响
虽然该理论认为附加税的变化不会影响价格,但在增值税的情况下,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因此会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政府出台的相应配套政策以及我国下游产业集中度较低,这一减税政策对价格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大。我们用估计的减税规模/工业总产值来估计降价幅度,得出增值税减税后,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0.4%-0.5%,价格变动幅度很小的结论。此外,在“降低增值税税率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什么影响?在报告中,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估计增值税率下降对年度中心ppi同比增长率的负面影响约为0.6%-0.9%。
增值税减税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降低增值税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减税金额约为6000-7000亿元,可达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与可能带来副作用的扩张性反周期政策相比,减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小的副作用,作为一项“放水养鱼”的政策,从长远来看可以有效稳定经济增长。
风险警告
减税政策没有达到预期,减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没有显现。减税造成的价格传导效应太强,侵蚀了企业利润。
项目/记录
上导轴承
增值税减税的规模预计为6000-7000亿英镑
;2019年,它迎来了自“阵营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增值税减税
中国增值税制度的产生和不断创新与改革开放基本同步。1979年初,财政部开始进行开征增值税的可行性研究。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标志着增值税在中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税种。1994年,中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随着分税制的实施,中国实施了以完善增值税制度为重点的税制改革。此次增值税改革将把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工业生产环节和商业流通领域,统一抵扣范围,实行超税模式,对国内外纳税人统一征收增值税,并简化税率,将纳税人分为普通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为未来的增值税制度奠定基础。
此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在流转税领域并存,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征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从2012年8月1日至年底,国务院将营地改革试点扩大到8个省市;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全国试行,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自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到目前为止,交通运输业已经全部纳入营改增的范围;2016年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进包括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业在内的营地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营业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更加规范。
营改完成后,不同行业的一般纳税人将分别尝试17%、13%、11%和6%的4种税率。随后,为了进一步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出台减税措施,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首先,从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将从第四档下调至第三档,取消13%。税率。将农产品和天然气的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二是自2018年5月1日起,纳税人从事增值税应税销售或进口货物,税率分别调整为16%和10%。
在2019年此次减税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将有增值税应税销售额或进口货物。如果原税率为16%,税率将调整为13%;原税率为10%的,税率调整为9%。
我们预计这一轮减税的规模约为6000-7000亿英镑
国务院最近一轮减税是在2018年。2018年4月,发布通知,纳税人有增值税应税销售额或进口货物,税率分别调整为16%和10%,这是24年来首次下调;当时,制造业、零售业和其他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和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调整将于2018年5月1日生效。根据财政部当时的计算,减税的规模是2400亿元。
当时,高档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中档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次,高等级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中等等级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因此,我们估计这次减税的规模是上次的两倍多,估计是5000-6000亿元。
另外,考虑到本轮减税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我们预计实际减税规模将扩大1.1-1.2倍,即达到6000-7000亿元左右。
这一轮增值税减税的配套政策十分丰富,保证了所有行业的税收负担只会减少或不会增加
除了降低税率,这一轮增值税减税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其中,有四个项目对实体经济有很大影响。
首先,纳税人对房地产或在建房地产项目的进项税两年内不再扣除。未按上述规定抵扣的待抵扣进项税可从2019年4月纳税期的销项税中抵扣。
二是纳税人购买国内客运服务时,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额。也就是说,差旅费产生的进项税也可以扣除。
第三,增加扣除政策。从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生产生活服务业纳税人允许增加当期可抵扣进项税的10%抵扣应纳税额。
四是从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年末留税额退税制度。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将显示保留税额。一般来说,税收优惠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投资集中、商品生产周期长等。期末试行退税制度将有助于企业缓解财务压力。
增值税改革对行业利润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我们估计总减税幅度(增值税减税金额/增值税初始总额)为9.75%~11.38%。2018年,国内增值税收入6.1529万亿元,同比增长9.14%,规模较大,为减税提供了/0/空间。据我们估计,减税规模在6000-7000亿元之间,相当于下降9.75%~11.38%。我们预计高减税将对该行业的利润产生拉动作用。
我们用三种方法来估计减税带来的利润增长。
方法1:用全国数据来衡量行业数据,估计此次减税带来的平均利润增长将在3%左右。由于企业没有公布一年内缴纳增值税的具体金额,我们使用全国数据来衡量各行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2018年,增值税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例为6.8%。因此,各行业的营业利润乘以6.8%来预测各行业缴纳的增值税。在此基础上,假设增值税税率的下降不会影响各行业的收入和运营成本。根据税率的变化,考虑到4月1日以来减税政策的实施,估计各行业的减税规模,最终得出减税对各行业利润的影响。从结果来看,石油石化、电力环保、商业零售、国防军工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平均利润增长率约为3%,平均利润增长率约为2.9%。
方法二:因减税而增加的利润按营业利润的变化计算,用此方法估计的平均利润增加为6.7%。假设企业和企业的上游适用相同的税率,企业的进价和售价将保持不变(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企业的期间费用将保持不变,考虑到减税政策将从4月1日开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增值税带来的收益直接反映在营业利润中。因此,我们用营业利润来计算,税率从16%降低到13%,减税规模=营业利润*(1.16/1.13-1)*3/4,对于从10%降低到9%的企业,减税规模=营业利润* (1.10)。最终结果表明,石油、石化、电力和环保的利润都有很大的提高。
方法三:利用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应缴纳的增值税估算年度增值税,该方法估算的平均利润增长为12.7%。由于上市公司每月缴纳增值税,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数据分别反映了6月和12月的增值税。我们采用(年报增值税+半年报增值税)/2*12的方法粗略估算企业缴纳的年增值税,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减税规模,最终得出减税规模与净利润的比例。该方法的最终结果显示,平均利润增幅为12.7%,中位数为12.2%。
“价格幻觉中的税收”带来收入收益。在上面的利润估计中,实际上隐含地假设价格是不变的。在实践中,减税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降价效果(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详细介绍),但这种价格效果非常小。因此,减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方式可以称为“价格幻觉中的税收”。从微观角度来看,由于增值税是一种附加税,直观上,它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不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然而,当顾客购买商品时,一些采购部门往往因为“税收错觉”而注重总价格,而不是将价格与增值税分开来比较成本绩效。例如,如果一个制造企业A销售商品,价格是200万元,在16%的税率下,增值税是32万元,那么他给客户的总报价是232万元。当增值税降低到13%时,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变为232 * 0.13/(1+13%) = 266,900元,收入相应地变为205.05元。当然,即使下游客户要求降价,如果降价幅度有限,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会更大。例如,当总价为230万元时,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26.46万元,收入为203.54元,企业仍然受益。当企业处于下游时,经营成本和进项税的变化与上述一致。
具体的营业收入收益取决于企业的议价能力。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中度越高,下游的议价能力就越强。最极端的情况是企业有很多客户,有绝对的定价权。当企业减税时,它不会选择降低总报价,从而获得最大效益。目前,中国的高集中度行业有石化、非银行、建筑和通信等。这些行业有更高的议价能力,预计将受益匪浅。
就综合收入和运营成本而言,毛利率越低,利润增加的灵活性就越大。假设制造企业A、B、C的产品相同,售价为232万元,但进价不同,导致毛利不同。上游也是制造企业,适用16%的相同税率。同时,假设三家企业产品的进价和售价在减税后没有变化。根据我们的分析,毛利率较低的企业利润增幅最大。
增值税改革对价格有负面影响
;下游买家强大的议价能力将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增值税是一种附加税,不包括在商品价格中。从理论上讲,附加税本身的变化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如果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上游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就会下降,这将对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负面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如果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在增值税减税的条件下,实际购买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所有的减税收入都将由上游生产企业获得;如果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极强,那么他们就会要求降低整体购买价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增值税的所有好处将由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获得。
;负面影响的影响可能不大
首先,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负面影响的程度。如果增值税的变化不会通过消费者需求或下游企业或消费者议价能力的变化影响价格,那么增值税的下调不会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此时,增值税减免与价格传导的比率为0。如果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极强,要求上游企业获得的所有增值税减税效果都传导到价格上,那么最大的影响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和增值税减税比例同步变化,即1-(1+13%)/(1+16%)=2.6%,那么实际价格下降应该在0-2.6%之间。
很难准确衡量具体的价格传递率。一般来说,增值税税率的变化在转化为价格时是不对称的。从理论上讲,增值税税率的提高对价格上涨的影响大于增值税税率的降低。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增值税的增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会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价格,而当增值税下降时,由于固定成本等因素,价格下降的幅度小于增值税上升时的幅度。
与此同时,本轮增值税减税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使得企业实际承担的增值税负担小于名义价值。因此,在降低增值税税率后,增值税减税的实际规模可能小于估计值,因此增值税减税对价格的影响将小于理论值。
价格传递率与企业的议价能力有关,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集中度。一般来说,行业集中度越高,议价能力越强,这对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各行业的集中度普遍不是特别高,而且上游的集中度普遍高于下游,所以下游议价能力不强,所以上游商品的价格不会受到很大影响。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次增值税下调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ppi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很大。
;减税引起的价格变化很小
此外,我们可以用估计的减税规模/工业总产值来估计降价的幅度。减税的总规模为6000-7000亿英镑。工业总产值的具体数据是基于数据的可用性。可以使用1999-2011年的工业产值数据和1999-2018年的工业增加值数据。
根据线性拟合公式,利用2012-2018年工业增加值数据可以计算出2012-2018年工业总产值,2018年工业增加值为305,160亿元,因此2018年工业总产值数据约为1351,341亿元。
我们估计增值税减税的总规模在6000亿到7000亿之间。除以2018年的工业总产值,我们可以大致估计价格下降。如果增值税整体减税规模为6000亿元,那么2018年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0.4%;如果增值税减税总规模为7000亿元,2018年将占工业总产值的0.5%左右。因此,预计增值税减税后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下降0.4%-0.5%,表明整体价格传递率约为15%-20%。因此,可以判断,增值税减税将对价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较小。
此外,在“降低增值税税率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什么影响?本报告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进行判断,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上市公司应收账款cr4)和行业经营特征来调整相关行业,判断行业的议价能力,并为各行业设定相应的降价假设。经计算,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年中心ppi同比增长率的负面影响约为0.6-0.9个百分点。但是,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干扰较大,1%以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结果暂时不会影响年度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判断。
增值税减税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减税应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值税减税金额可达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
2018年以来,经济仍有明显下行趋势,“宽货币、紧信贷”的矛盾依然突出。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下行压力。从目前情况看,全球总需求增速放缓,社会福利没有明显稳定,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没有消失。
我们预计2018年的减税金额约为6000-7000亿元,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0.67%-0.78%。考虑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额,这次的减税金额相对较大。如果只考虑增值税减税的直接影响,即不考虑减税后各经济主体可能作出的调整,减税将使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0.7%。
;与扩张性反周期政策相比,减税具有一定优势
扩张性反周期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尽管针对信贷紧缩的扩张性反周期调控政策能够稳定经济,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快速扩张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从而稳定经济,但也容易引发杠杆泡沫和通胀问题。如下图所示,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上升,房价指数也上升,特别是与m1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反周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资产泡沫,进而导致了隐性通货膨胀问题。
另一方面,财政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并且会排挤私人投资。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实施增加政府支出类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私人投资可能会相应下降。
增值税减免能有效稳定经济增长,副作用小
政府实施减税政策可以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单位利润,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使企业能够进行再投资和扩大生产。减税作为“放水养鱼”的政策,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而且,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税种,它集中在流通领域,其影响涵盖了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其对上下游的影响范围较大,降低增值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更为显著。
当然,减税的短期负面影响是财政压力。2019年减税和扩大赤字的政策组合将不可避免地给政府财政带来一些压力。然而,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这种大规模的减税是为了给市场参与者一种真正的收益感。”除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外,还需完善增值税减税的配套措施,确保减税和减费。在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过程中,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密切跟踪最新情况,实现三个保证:一是确保主要行业税收负担明显减轻;第二,确保减轻一些行业的税收负担;第三,确保所有行业的税收负担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为了保证减税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为了支持企业减轻负担,各级政府应该过紧日子,想办法筹集资金。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一般支出减少5%以上,三项公共资金减少3%左右,收回全部长期沉淀资金。我们期待增值税改革能够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2019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尽管受到春节和样本调整的影响,但仍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减税和减费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恢复企业投资信心。
风险警告
1.减税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由于减税过程可能伴随着税收征管的加强,实际减税效果并不强。
2.减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尚未显现。由于流转税此次减免,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不如所得税明显,导致其减税效果不足。
3.减税带来的价格传导效应太强,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在估算过程中,我们主要涉及企业的利润,但不能排除减税主要对价格有影响但对利润影响不大的可能性。
冬天在春天回来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前瞻性信号
1.央行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利率趋势仍在下降,央行作为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办公室,不会让市场下行。详见我们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回顾和分析报告。
2.股市创造牛市的增量资本和路径相对清晰,外资的流入创造了获利效应。详情请参考我们1月底在香港路演的经验。
3.市场的长期低迷阻碍了融资功能,不利于国家供给方的结构改革。资本市场将经常受益,如有可能,将实行减税和减费。
4.利润当然很重要,但是当利润风暴市场忽略利润空时,流动性和情绪会推动整个市场。
5.没有住房投机决定了经济不存在悬崖般的下行风险,房地产政策放松得越晚,这就为股市流动性的增加创造了条件。详情请参考我们对经济基本面判断的各种报告。
标题:增值税减税影响几何?规模预计在6000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