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建立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机制,促进环保等行业从工程建设向服务运营的转变,为加快绿色ppp项目提供良好的‘土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华彬集团董事长严斌在《关于加快推进绿色ppp项目的建议》中提出了上述建议。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不断加强“两高”产业的减污和末端治理,解决了现有污染物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问题,对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绿色发展的深入,对环境治理和相关公共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严斌认为,环境治理和恢复等绿色项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投资需求大,项目运营和投资回收周期长,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投入。在深化财政去杠杆化和政府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拥抱" ppp已成为必然选择。
“ppp模式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市场化,拓宽了空.绿色产业的发展但是,缺乏投资回报机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不足、融资困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斌在会上进一步指出,“推进绿色领域ppp项目,要在加强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创新治理模式。”
对此,严斌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投资回报机制,释放环境资源价值。绿色ppp项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其他项目如水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处理等都需要依靠政府收费来支持,除了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这些项目可以在未来产生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相关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促进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环境恢复与治理所产生的环境资源价值,探索利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将简单的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与其他能够创造稳定收入的资源开发项目相结合,包括恢复区周围的土地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二是创新环境治理模式,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方和环保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环境治理等绿色项目的运营成本,并通过ppp项目的灵活定价和价格调整机制,将降低成本产生的利润转移给社会资本方,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本方进行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积极激励机制。
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税收激励也是大幅增加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重要手段。建议研究出台绿色ppp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在ppp项目公司成立和到期资产交易转让两个阶段对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以有效降低ppp项目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严格的绩效支付机制迫使市场进入门槛上升。严格执行绩效支付机制是保证环境服务供给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迫使绿色ppp项目改善进入壁垒的有效措施。在绿色ppp项目的方案论证和财务双重评价阶段,主管部门将重点关注绿色ppp项目的环境改善效果和支付机制的评价,坚决拒绝环境绩效评价不明确、不可行或基于绩效的支付机制不合理的项目。
第五,借助绿色金融政策“东风”,推进绿色ppp模式和政策创新。结合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保护示范城市、环境保护示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活动,建立绿色金融试点示范区,组织开展绿色公私合作模式和政策创新试点,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强化绩效支付机制和绿色金融政策整合,探索和开发不同绿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试点地区将建成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政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以多元化绿色金融创新工具为手段,采用债券融资模式,以ppp模式支持包括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在内的绿色项目。
标题:政协委员严彬:建议加快推进绿色PPP项目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