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6字,读完约4分钟
“我的儿子也来到深圳,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并找到了自己的婚姻,扎下了根。”说起近年来的生活,这是台商尤最开心的事。
现年58岁的游晏殊来自台湾新台北市,20多年来,他一直在深圳沙井街开设纺织印染厂。2012年底,她说服了刚从美国大学研究院毕业的儿子曾兴伟来深圳实习。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儿子起初对此很抵触,后来逐渐爱上了深圳,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事业。
游和曾兴伟母子的故事是改革开放热土深圳许多台湾家庭的缩影。
早在1986年,友晏殊就在台北成立了友成实业有限公司,为知名玩具制造商提供布料和铸造厂。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玩具铸造行业开始向大陆转移,两岸交流的大门也在此时开启。台商纷纷前往大陆寻找投资机会。深圳因毗邻港澳和政策区位优势而受到台商的青睐,成为mainland China最早的台资城市之一。
1997年来到深圳的游晏殊(音译)认为时间“有点晚”,于是在相对偏远的沙井开办了一家纺织印染厂。大陆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降低了台湾传统制造业的成本,解决了台湾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使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跟随玩具产业转移的步伐,在深圳建厂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是我们的幸运。当时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政府在土地使用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你晏殊说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友公司拥有100多个长期品牌客户。他们合作设计、开发和生产织物,然后成品由成品工厂加工。产品主要用于娃娃、婴儿车、汽车座椅、玩具、家纺产品等。深圳工厂的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在农村和荒野工厂里到处都没有路灯,所以要走很长时间……”在曾兴伟最初的记忆中,我母亲是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开始创业的。游晏殊在深圳建厂的时候,曾兴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2012年,曾兴伟来深圳实习时,遇到了吴亦倩,一个在母亲公司工作的台湾女孩。他们发展了感情,决定结婚。“开始的时候,他们打算结婚后回台湾,生下孩子来台湾学习。但现在完全不同了。他们都决定在这里扎根。”你晏殊笑着说。
2016年,曾兴伟和吴益谦携公司面料产品参加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向观众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建立印染文化创作体验馆的想法。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游的支持。她介绍说,公司30年来一直专注于婴幼儿行业,所选用的原材料均为高标准无毒环保产品。在此基础上,做印染文化创作体验可以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更多安全有趣的教育休闲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两年的筹备,2018年,他们改造了工厂的旧仓库,建立了纺织工业旅游科普基地——“让我们绿色纺织印染之都”,同时打造了“绿色生活文创”品牌。
占地2000平方米的纺织印染之旅市政厅专注于diy游戏体验。大厅分为织造、染色、印花、后整理、车间场景、玩伴走廊、ar照片等区域,让游客亲身体验纺纱、织造、染色和印花的乐趣。“我们希望与家庭、学校等合作。,让来访的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丰富的纺织科学知识,同时生产日常用品,希望让我们绿色品牌。”曾兴伟说。
内地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断推出措施,推动台湾企业与内地企业实行平等待遇。两代台商都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好的愿景。据统计,每年有220万台湾同胞进出深圳,5万多名台湾同胞及其家属居住在深圳,1000多名台湾学生就读各级学校。
经过在深圳六年多的发展,曾兴伟发现深圳不仅有很多机会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而且在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方面也有完善的保障。“我希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将来孩子们会在这里学习。”曾兴伟说。
标题: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升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