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由新闻战线“三学三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改革开放中加强陕西新闻战线四大力量”的教育采访活动进入陕西,40多名媒体记者在黄岩的家乡相聚感受改革开放的温度。
延安市黄龙县作为陕西省改革开放40年的代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位于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交界处,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边缘,是中国养蜂学会授予的中国蜜蜂之乡。长期以来,黄龙当地人有养中国蜜蜂的习惯。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在山里收集和捕捉野生中国蜜蜂。根据中国蜜蜂喜欢在洞穴中筑巢的特点,他们用树洞、泥土和石头来筑巢供家庭使用,并且每年定期割蜜。这种喂养中国蜜蜂的本土方法在黄龙的广大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并且广为流传。
改革开放40年来,黄龙日新月异的变化历历在目。黄龙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践行“两山理论”,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带动、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独特发展战略,将中国蜂业列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2015年底,黄龙县现代蜂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覆盖全县7个乡镇。核心区位于石堡镇操作员村,占地12亩,投资1168万元。园区由五个部分组成:养殖基地、培训室、种子保护场、蜜蜂养殖展厅和蜂蜜加工厂。这是陕西省唯一一个集培训、种子保存、实验、展示、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在园区内,记者被中国蜂产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蜂蜜产品所吸引,并对黄龙的中国蜂业大加赞赏。“在七乡、石堡、白马探等乡镇建设了一批中国蜜蜂养殖村,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特色村和专业户,增加了农民的工业收入。”中国蜜蜂育种专业技术人员方崇伟详细介绍了黄龙中国蜂业的发展状况。到目前为止,园区的辐射带动了全县1634个发展中的蜂农,培育了8万多箱蜜蜂,生产了1200吨蜂蜜,实现产值64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2000元,成为黄龙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龙蜜带来的经济效益,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园区内的莫砺锋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200吨蜂蜜以每吨12万元的价格购销,实现产值2400万元,纳税93.6万元。生态旅游通过回收农民生产的蜂蜜,加工包装推向市场,促进了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的融合,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促进了农民的发展。增加收入。”
黄龙人巧妙地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名片。在中国蜂业现代示范园区平台的帮助下,包括蜂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在内的14位国家级专家来到黄龙对蜂农进行了教育。
与此同时,中国蜜蜂园也不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本着“党建引领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按照“党支部+园区+贫困党员+帮扶干部+精准扶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免费发放蜂箱、技术培训、产品回收等措施,带动全县108户290人的精准扶贫户发展蜜蜂养殖,帮助其顺利脱贫。依托园区的技术服务平台,全县1014户2437人异地移民建立了扶贫卡,委托统一管理蜜蜂。目前,全县已建成9个大型养殖基地,养殖了8000多箱中国蜜蜂,为每个家庭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元的工业收入,解决了他们进城后的生活保障来源,实现了“住在城镇,工业在农村,致富旅游”。“在合作社、公司、养蜂站和富宝领导人的支持下,中国蜜蜂的繁殖越来越顺利。80箱蜜蜂每年能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除了为女儿上大学,她们不仅能维持家庭开支,而且还能有一点点结余。”不仅在张文星,全村有81户251人。村里有52个中国蜂农,占总户数的65%。中国有1600多个蜂箱,其中1个农民有300多个蜂箱,12个农民有100多个蜂箱。蜂蜜年产量2.4万公斤,产值120万元,家庭平均收入1.4万元,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71%。
近年来,中国蜂业发展迅速,成为黄龙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同时形成了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促进中国蜂业健康有序发展。黄龙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龙将继续立足生态优势,以生态旅游为先导,进一步挖掘中国蜂业优势,带领黄龙农民增收致富。
标题:陕西黄龙县“小蜜蜂”实现致富梦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