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9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绝对乐观,也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一位外国银行高管几天前告诉《中国证券报》。据悉,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许多中小银行已表示有意在适当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也不排除个别银行会在前期准备阶段考虑与外资金融机构建立合资企业。
券商分析师预测,将会有50多家金融子公司,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继续有利。外资金融机构投资金融子公司正进入一个“黄金窗口”。然而,外资金融机构在如何将其国际管理经验、产品和投资优势真正应用于中国国内市场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外国投资迎来“黄金窗口时期”
2018年底,银监会批准了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设立金融管理子公司的申请。两家大银行的暂时“领先”使得各种资本都非常渴望转移。“我相信,每个人都已经看到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潜力,因此一些银行回应称,我们将成立全资子公司,但我相信,总会有合适的机会。”上述外资银行高管坦言。
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吸引海外成熟、优秀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经验和管理机制。
在监管部门的鼓励和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正进入一个“黄金窗口”。毕马威(KPMG)银行管理咨询总监刘绍伦表示:“随着中国金融机构逐步向外资开放,这是外国公司入股金融子公司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我们注意到,一些银行在计划建立金融子公司时,已经开始考虑并可能开始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
刘绍伦认为,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子公司具有丰富的内部管理经验,这种优秀的能力和经验可以帮助国内金融子公司快速发展。此外,财务管理子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合资体制和机制可以更好地引进和管理人才,建立人才团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理财子公司引入外资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实力可以增强。“金融子公司理论上属于轻资本行业,但考虑到后续的净资本监管措施和非标准业务造成的资本损失增加,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来源肯定是有益的。”;其次,可以促进金融子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减少母银行对子公司的直接控制,使其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市场化,与国际接轨;第三,外资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比较成熟,除了引进资金外,还可以为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国际先进经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认为,外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的优势在于:第一,丰富的管理经验。外资银行拥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将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引入金融子公司。第二,产品研发相对完善。外资银行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相对完整。引进外资银行将有助于金融子公司完善产品创新体系,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然而,缺点在于外资银行在内地的发展不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不足,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长期问题,以及缺乏渠道和客户资源。
不仅资本的优势
《商业银行金融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银行金融子公司变更持股1%以上5%以下的股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中国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杨蓉认为,
这一规定旨在鼓励各类股东长期持有金融子公司的股权,保持股权结构稳定,同时为金融子公司引进国内外专业机构,更好地实施银行业开放措施预留空空间。
正如专家所说,吸收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经过多年的竞争,海外资产管理市场已经形成了从资本层面到资产层面相对完整的资产管理产业链,其中银行资产管理凭借其母行在客户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在资产管理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海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多元化路径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禀赋。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可以根据自身禀赋充分发挥母行业务在资金、资产或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
梁表示,股权准入限制和管理的变化,以及监管部门特别批准的增加,不仅保证了未来股权管理相关情况的合法性,增加了回旋余地,也遵循了我国加大金融开放的一贯原则,有利于境内外机构积极参与未来金融管理子公司的设立和运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共同促进金融管理子公司的有序发展。具体来说,在股票和债务资产管理、研究能力和销售渠道方面经验丰富的机构将更受银行青睐。
“从股权结构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是控股股东和主要发起人,才能保证理财子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刘绍伦介绍,监管机构希望投资理财子公司的股东能够长期持有股权,同时保持理财子公司的结构总体稳定。在未来,公平可以分阶段发展。例如,在第一至第三年,财务子公司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保持公司治理结构的透明、有序和稳定,并在股东方面保持一点稳定和简化。三年后它可以更加多样化。
投资研究的能力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
一方面,各方资本热情高涨;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子公司正在加速他们的登陆。天丰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测,金融子公司的数量可能超过50家。财务管理子公司刚开业时,由于股权资产的投资研究能力仍在培养中,股权配置可能比较保守,估值低、股息高、股价稳定的板块可能会优先考虑,增量可能不会很快反映出来;从长期来看,随着投资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客户结构更加丰富,预计股票配置比例将逐步提高。
分析师预测,该金融子公司可能在2019年年中正式运营,未来仍将专注于低风险金融产品,而投资股票等高风险领域将在短期内起到补充作用,但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曾刚表示,很难在一夜之间建立财务管理子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不仅与银行理财业务以往的发展路径有关,还取决于理财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在银行控股的结构下,金融子公司的投资管理仍将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在短期内,其投资管理能力建设很难实现全面发展,而只能着眼于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
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陶金伟表示,银行理财资产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相对较小。未来,如果产品从预期收益向净值过渡,管理水平和资产配置将相应倾斜。今后,我们应该调整产品体系和投资研究体系。产品体系需要从预期收益向净值管理转变,投资研究体系应该更加关注信用风险,而不是关注商品、替代资产和股票市场。
刘绍伦认为,净值管理是未来打造子公司产品的核心理念。基金产品可视为中长期发展目标。此外,应相应配置固定收益混合产品、股票产品、商品和衍生品的产品线。这需要与母银行互动,并在管理体系和产品治理模式方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兴业研究(兴业Research)分析师孔翔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随后创造的净值产品需要区分不同资产管理产品线的定位。未来净值产品应扩展为三类:现金管理产品、定期债务产品和混合策略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创造将是一个债务期限逐渐延长、资产风险偏好逐渐改善的过程。
标题:外资绸缪入股理财子公司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