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6字,读完约4分钟

说到山东东营,更多的人会首先想到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石油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座以石油闻名的城市,在黄河口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喜——大闸蟹!说到大闸蟹,有一句俗语叫“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黄河口的大闸蟹早已为食客所知,并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南方的商业比较成熟,而北方的商业往往比较简单,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深入挖掘。因此,由《人民日报》在线舆情数据中心、中国儿童青少年基金会、腾讯视频和人民视频联合制作的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节目《为爱而烹饪》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走进行业的前沿,讲述更深的故事。该项目邀请了重量级的公益明星来帮助蟹农摆脱贫困,帮助农村复兴,响应国家对精确扶贫的号召,赢得这场与贫困的艰苦斗争。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位于黄河与大海的交汇处,风景优美,湿地资源丰富。自然地理优势造就了高质量的大闸蟹,它们在海水中播种,在黄河水中生长。再加上湿地水生植物的水分,它们成了绝佳的螃蟹。2008年,农业部正式批准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了国家认可、国际品质、电子商务的支持和明星的帮助,这一行业可能成为东营市继石油之后的又一张名片,对东营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黄河口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资源和市场优势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这是黄河口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自然地理优势使大闸蟹成为东营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起点之一。这个地区有230多万养蟹人养殖大闸蟹。在政府的引导下,蟹农科学养殖发展,努力打造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完美结合。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副产品产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工农密切合作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农村产业振兴力量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重要载体。龙头企业以标准、品牌、资本为“集结号”,依托农村特色资源,聚集产业要素,引领农民群体发展,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发掘农村产业的“新绿金”,帮助农村产业加快从产品经济、数量经济向绿色经济、品牌经济的转型,进而找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垦利区蟹农以水为生,充分利用生态和自然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大力发展蟹产业。这不仅得益于黄河口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自身的良性循环,对于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得到了改善,乡村得到了振兴,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消费者能够品尝到天然的美味佳肴,真正把黄河口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这既是一种转变,也是一种融合。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烹饪为爱”项目组动员全社会关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的发展,并付诸实践,将精准扶贫与公益宣传有效结合。所有参与公益活动的明星将把黄河口的螃蟹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并在节目中讲述自己的公益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垦利区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和工业经济状况,从而带动观众关注和购买黄河口的螃蟹,这实际上会提高蟹农的收入,刺激当地经济和整个工业经济的改善和发展。该项目组将帮助贫困地区建立爱心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馆管理。黄河口的蟹农,尤其是当地的孩子,正处于农副产品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一个图书馆,每一个可爱的教室,每一次深度采访都极大地拓展了当地人的视野,成为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之一。通过节目,观众领略了黄河口的美丽风光,了解了勤劳朴实的东营蟹农,了解了黄河口的优质大闸蟹,为东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各方面力量的帮助,给垦利区的蟹产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动力。经济发展促进了美丽农村的建设和振兴,最终实现了工业繁荣、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总体要求。

编辑:张洋

标题:螃蟹产业推动农村振兴“烹饪为爱”,帮助摆脱贫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