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0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张宇编辑陈郁

大约30万亿元的非标准资产正被四面八方封锁和围困。

在监管部门规范银行间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快了非标准竞价,大力推动银行间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回归。非标准资产规模已进入下行通道。根据央行2月份发布的最新社会融资数据,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这两个非标准来源分别减少了1922亿元和402亿元。

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何去何从

“非标准”的四种出路

“非标准”的全称是非标准债务资产。过去,为了满足一些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等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实物债务等方式将这部分融资转化为不规范的债务资产。

根据央行2018年2月的社会融资数据,银行表外信托贷款为8.65万亿元,委托贷款近14万亿元。“除了名义上的非标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外,非标准投资形式的清仓份额估计在8万亿元至9万亿元之间。”根据金融分析师孙海波的说法。因此,非标准总量约为30万亿元。

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何去何从

在“控制风险、降低杠杆、消除渠道、强力渗透”的结合下,银行的部分非标准资产将转化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或通过发行债券在市场上交易,部分无法继续融资的企业将被清算。

至于“非标准”与“标准”的比例,很多银行家告诉记者,银行没有给出明确的指标,不同银行的非标准比例是不同的。当然,总的方向是不断降低非标准比例。目前,银行理财机构投资非标准资产的上限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

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何去何从

据记者采访,非标准股票转让通常有四种途径。

路径一:对于标的资产质量高、现金流强劲的非标准融资项目,通过资产评估、评级、流动性管理、风险评估等系统化工作,将非标准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实现银行的资本增值,减轻银行的资本压力。”一位银行家坦率地说。

然而,这不是所有“非标准”的出路。据业内人士称,成功竞标的关键是稳定的现金流。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状况不佳,难以实现“竞价转换”。

二是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向,抓紧时间通过银行信贷资产登记流通中心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提高非标准资产的流动性和公允价值。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通中心为例,新增的三项资产来自制造业、批发零售和建筑业企业。

第三种方式是发行债券。一些合格的企业或地方平台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获得银行融资,然后在银行偿还其非标准融资。

处理“非标准”的最后一种方式是从表外回到表内,银行将以信贷资金的形式承担。

“一些高质量的企业资产可以在表中承担,比如专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资产无法返还。”银行家告诉记者。

所有的“转移”都很困难

虽然“非标准”有四种出路,但大部分以房地产和城市投资平台为主的非标准资产仍不能成功转换为标准资产。

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是现金流,而一些表外项目不规范或不能完全满足这一条件。”中信证券(600030)分析师明明告诉记者。

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基于具有明确现金回收预期的基础资产,如小额贷款、应收账款、租赁租金、信托受益权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

同时,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较小,可在短期内承担的非标准资产有限。2017年底,资产证券化规模刚刚超过2万亿元。2017年,ppp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动,但发行规模仅为89.09亿元,基础设施费abs发行规模为207.94亿元,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非标准资产而言,这只是九牛一毛。

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何去何从

发行债券也面临困难。首先,债券利率上升,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高,债券不易发行。数据显示,3月9日,一年期aaa信用债券的收益率超过5%。

其次,时间效率下降了。“通过资产证券化或债券,除了银行自己的批准,还有外部批准机构,如交易商协会或交易所。审批速度会大大降低,流程会变长,企业的融资效率也会相应降低。”银行家告诉记者。

第三,“能够发行债券的企业一般需要外部评级等。,并且发行的资格要求可能高于信贷,因此一组客户不能从信贷转向直接融资。此外,信贷的整体规模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只能自然地收缩杠杆。”一位银行家说。

然而,非标准收益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本约束。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资本充足率为13.65%。总体而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最低监管标准高出2至3个百分点。

“然而,非标准进入的压力是结构性的。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表外非标准资产相对大于其总资产。如果他们不包括在表中,他们将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能承担一些表外非标准资产。”说得很清楚。

标题: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何去何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