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9字,读完约4分钟
在甘肃省靖远县三河村,有一个著名的“能人”杨。他是靖远绿源蔬菜种植收购合作社的主任。去年2月,杨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去年5月,他获得了第21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十年前,杨刚刚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山东寿光学习蔬菜植物保护和育苗技术。经过半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次年春天,杨回到家乡,从蔬菜医院和蔬菜植保入手,注册成立了靖远绿源蔬菜种植收购合作社。在逐渐熟悉市场之后,2012年,杨转让了322亩土地,建了10个蔬菜育苗大棚。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先进的“智能农业”手段,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实现蔬菜种苗年产量2000万株,年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带动了1000多名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收入。
“智能农业精准养殖、专业病虫害防治和设施管理技术,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三大法宝。”杨告诉记者。
当我走进杨的苗圃时,我看到苗圃里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辣椒幼苗在苗壮生根发芽,生长良好。杨正在指导温室管理员王鹏通过“智能农业控制终端”准确地喷洒秧苗。这种“智能农业控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手机监控育苗温室的状态,管理人员无需进入温室就可以监控温室内的每一寸土地。
杨拥有的12个大棚都配备了这种“智能农业控制终端”设备。每天,王鹏都用手机监控温室内的苗木状况,及时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使苗木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通过智能农业实现精确育苗有两大优势。一是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约成本;二是成苗率高,抗病力强,产量高。”杨说,过去根据经验判断苗木容易出现误判,人们不得不租用机器进行浇水、施肥和喷药,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智能仪器的科学定位,基本实现了苗木的自动化管理。平均而言,每个温室最多需要两名管理员。平均每天减少6个人的劳动投入,投入的劳动时间也减少了很多。
蔬菜医院是杨合作社的第二个“金字招牌”。杨结合山东寿光的研究和自己的精心试验,研制出一种防治苗木病虫害的专业配方。使用该药物配方能明显抑制育苗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幼苗的伤害,培育出抗病能力较高的幼苗,为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高产打下基础。在过去的10年里,杨用他独特的药物配方,为合作社和周边农民提供了5000多项病虫害防治服务,挽救了400多亩病秧。
智慧和技术的结合使苗圃更加有机和绿色。与传统育苗方法相比,采用精准育苗和防灾技术,杨蔬菜育苗产量提高15%,周期缩短1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农药用量降低30%。合作社的主要品牌“镇转”蔬菜品牌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最近,杨,一个建了七个大棚种植辣椒幼苗的村民,特别关注自己的大棚。“年底后,你可以成批出售它。除去成本,收入将在7万到8万元之间。”杨对说道。
杨是合作社的322名成员之一。像大多数合作社成员一样,加入合作社和种植蔬菜苗已经成为他们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
“合作社与进入社会的农民签订了订单生产合同,并为整个育苗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植保服务。”杨对说道。在合作社和农民的推动下,三河村及周边村庄数以千计的农民开展了蔬菜育苗,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
财政支持对发展富民产业至关重要。杨创业的时候,因为资金短缺只能租一个农民的温室。2012年,邮政储蓄银行靖远支行贷款15万元,解决了杨修建苗圃大棚的燃眉之急。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邮政储蓄银行靖远支行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14年,甘肃省推出政府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项信贷产品“菜牛羊贷款”后,邮政储蓄银行靖远支行连续三年向杨提供年贴息贷款75万元。
杨说:“上周五,在甘肃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下,邮政储蓄银行的12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刚刚支付给我们。”利用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资金和去年3月靖远县农村商业银行的30万元信贷,2018年的日营业额和温室改扩建的资金需求将得到解决。“根据六年农业投资回收期,到今年6月,我们的投资将看到切实的效益。”杨对说道。
标题:“智慧农业”让农业“长智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