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综合审计、离任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内部审计成果。摘要:以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为例,阐述了基层人民银行应用审计结果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应用内部审计结果的实践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临汾中心支行以提高审计效果、服务组织治理为工作目标,按照“综合分析、提供咨询、督促整改、预警风险、定期报告、撰写案例”的方法,不断扩大审计结果的使用范围。
(一)进行决策,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参考。在做好审计项目的同时,要注意对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的综合分析。审计综合分析的开展,对我行领导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团队管理、强化组织治理起到了参谋的积极作用。
(2)面向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全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始终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审计的重点。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完善制度、规范机制。
(3)面对业务操作层面,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要挂钩,努力整改。为有效督促审计发现整改,建立了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联合监督整改机制,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地位,也促进了审计发现的整改。
内部审计结果应用中的问题
(一)利用内部审计结果的意识不强。目前,人们普遍缺乏对审计结果使用的认识,强调审计检查,忽视审计结果的使用,未能对审计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未能更好地为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和内部管理服务。
(二)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机制不完善,制度保障薄弱。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没有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结果利用机制,内部审计结果利用没有制度化。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削弱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难以真正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结果的管理和应用混乱。每个内部审计项目完成后,内部审计结果只是按照内部审计项目的档案管理程序进行物化,从而忽略了大量无形的审计结果,如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技术和内部审计师的经验等。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结果的管理和应用各有方式,结果数据分散,综合利用率低。
相关建议
(一)建立审计结果应用机制,为审计结果的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审计结果应用的系统流程,以审计结果为镜子,促进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促进审计结果的全面转化。纵向上,建立审计结果纵向管理体系,加大审计结果信息的反馈力度,及时向上级行和相关部门反馈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文件或简报引起各级行的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横向上,在同级人事、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建立审计结果使用的协调机制。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审计结果报告人事、纪检监察、业务等相关部门,并建立结果使用协调机制。
(2)内部审计师应确立“利用审计,为审计做点事”的工作理念。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验证和评价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熟悉本单位的各种制度、改革和变化。在进行监督、验证和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对各部门、各单位执行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一致性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体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审计项目结束后,不仅要指出被审计单位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帮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通过监督纠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偏差,有效防止领导干部失控和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水平,揭示部分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失误,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成果利用。一是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审计人员新业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理论和操作技能,为决策层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要严格遵循审计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审核,尽量使用量化标准,使各类审计文件更加规范和客观,为审计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畅通内部审计信息传递渠道,实现部门间成果共享。一是建立内部审计结果信息库,通过共享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扩大审计信息的上报,实现各部门审计结果的共享;二是建立内部审计结果交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审计交流会议。除制度规定的保密审计外,可以公开的审计项目应以文件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公开,以便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共同探讨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审计结果的实施、转化和利用的效果。
标题:充分运用 人民银行内审成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