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1月12日,
《证券时报》记者江勇
1月11日,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组第一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对试点工作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去年12月中旬,第九届中英经济金融对话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支持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根据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的建议,组织两国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目前,自愿参与试点的中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咨询单位)、兴业银行(601166,咨询单位)、江苏银行(600919,咨询单位)、湖州银行、华夏基金、E基金。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组长、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军表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产的重要依据,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重要推动力。他说,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是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今年工作的重点。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宏莉认为,加强试点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行业优势,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金融机构建立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中国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小组组长、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尹红代表工作小组介绍了中国试点机构未来几年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初步设想,包括分三个阶段披露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尹红还表示,下一步是深入研究应该披露的指标和计算指标的方法,希望在国际层面上分享和交流更多的经验。
兴业银行是中国最早开展可持续金融工作的银行之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士毅指出,试点工作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的界限,确定披露的时间跨度,重视并参与公司高层管理。他表示,环境信息披露可能涉及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可能会给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带来变化和调整,需要高层的支持。
湖州银行是中小银行的代表,客户基础广泛。湖州银行党委书记吴继平表示,希望通过积极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迫使企业客户自觉披露环境信息数据,但这也是必要的。
参与信息披露试点项目的金融机构包括被称为世界最大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规模较小的地方商业银行。江苏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部总经理董善宁承认,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困难在于,地方银行面对的是省内国有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与客户沟通和获取数据是一项挑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还处于起步阶段。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2017)显示,虽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透明度在过去三年有了显著提高,但大多数企业的信息披露仍处于自发状态,碎片化程度较高。
像董善宁一样,有两个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解决数据问题。华夏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裁李伟波表示,如果有足够的基础数据,华夏基金已经做好了披露背景的准备。他告诉记者,基础数据是指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数据。
E基金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陈朝阳强调,环境信息数据的披露应遵循成本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如何降低信息获取成本至关重要。此外,他说,中国环境保护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进展超出了预期,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时机越来越成熟。
马军介绍,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将持续到2020年。未来三年,六大机构将共同探索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路径。根据《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划分方案,到2020年,要求国内所有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这意味着所有上市金融机构都将被迫披露环境信息。据记者统计,截至1月11日,中国共有25家上市银行,另有17家银行正在排队等待a股上市。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六家试点单位建言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162.html